中新网11月26日电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专题研究“三农”问题的林毅夫教授近日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中外历史经验表明,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村劳动力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而当前因生产能力过剩出现的通货紧缩加剧了解决农村问题的难度,使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的异地转移和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渠道受阻。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在于消除国民经济中的过剩生产能力,遏制通货紧缩势头。
林毅夫表示,单纯鼓励农民生产优质农产品所起的作用已非常有限,只会不断出现第一年某种农产品价格很好、第二年开始下降、第三年就会使种植者无法收回成本的现象,即增产不增收。
林毅夫还说,要着力全面改善农村的水、电、路等小型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引导投资方向。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体现在能创造许多就业机会,以使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为主,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使国民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进而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总体上讲,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内需、消除过剩生产能力的最有效措施,应成为当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