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三号任务立项到圆满成功,五年攻坚不凡路,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下,工程全线坚持自力更生、勇于探索、大力协同、攻坚克难,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又一次刷新了中国高度。
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探月工程取得连续成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国防科技战线创新发展、不断跨越的信心和勇气。
高瞻远瞩英明决策
中华探月梦圆
实现探月梦想,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是梦想化为现实的最强大动力。嫦娥三号任务是探月工程二期主任务,是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是党中央面对不断发展的世界大势和科技发展趋势又一次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始终关注着工程进展。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抓总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五四青年节活动时强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这一刻,正夜以继日勤奋攻关的嫦娥三号任务科技工作者,深刻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牵挂和鼓励,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增添了动力。
2013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带着中央的嘱托和关怀,再次到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测试现场调研指导嫦娥三号任务。
2013年11月22日,在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嫦娥三号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始终陪伴着坚守岗位、重担在肩的科技人员。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安全实现月面软着陆。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成功分离,距离“落下去、分得开、走起来”的圆满成功还有关键一步。当天深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互拍图像,并亲切看望慰问现场参研参试人员。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第一时间发来贺电。全体探月工程科技工作者和参研人员感到无比骄傲,深切体会到了党中央的关怀是航天事业最坚强的后盾。
长远眼光,非凡胆略,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推动中国探月工程一步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从探月工程一期到探月工程二期关键任务,从绕月到落月,在中国航天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积累基础上,仅用10年时间就实现了中华民族嫦娥奔月梦想。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党中央的殷切期盼,响彻着我国追求科技进步的时代强音。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奠定探月基石
探月工程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相比一期的绕月探测、二期的落月探测,尤其是嫦娥三号任务要实现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任务更艰巨,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始终通过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科学组织、科学管理,确保工程任务有序实施。
国防科工局作为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单位,会同国家有关部委、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多个部门和单位,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组织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大力协同、密切配合,坚持在工程组织体系建设、工程方案确定、科学和工程目标确定、重大问题协调、重大阶段转段等方面系统谋划、科学管理、集体决策,保证了任务的顺利推进,为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创新管理典范。
强化具有航天特色的工程两总系统。工程实行两条指挥线,一条是行政指挥线,总指挥对工程负全责;一条是技术指挥线,总设计师对工程的技术负全责。行政指挥线领导工程,进行人、财、物各方面的总协调。技术指挥线负责技术方案、技术路线、技术攻关,确保技术可行。工程由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参与单位数百家,参与人员数万人,他们着眼大局、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使得整个工程有条不紊推进。这种以两总系统为主要特点的管理方式,对工程高效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实全体参研参试单位逐级责任制。在嫦娥三号任务实施过程中,工程总指挥向每一位副总指挥下达任务书、签订责任状;工程两总向五大系统下达研制总要求、任务书,明确任务与责任;各大系统的两总向各分系统下达任务书,明确各分系统的任务与责任。
引入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平等竞争机制。工程领导小组做出《关于在探月工程中引入竞争机制的决定》,提出凡有条件进行竞争择优的项目,都要通过招标方式来确定承研承制单位,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科技力量,为各类机构平等参与工程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搭建合作平台。嫦娥三号任务实施以来,有近40家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加入到工程中。
创新驱动自力更生
刷新中国高度
重大工程可以带来科技发展的重大飞跃,激发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这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普遍规律。
嫦娥三号任务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自主打造“中华牌”,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首次实现探测器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研制建设了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嫦娥三号任务的艰巨性,尤其体现在它的跨越性——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探测器80%以上为新产品,与以往航天任务相比,需攻克的关键技术更多,技术难度更大,实施风险更高。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依靠自主创新来解决工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紧抓总体技术决策。工程总体及时下达研制总要求、五大系统任务书、飞行任务大纲等顶层技术文件,明确了顶层研制输入,确定了大型试验项目,建立了工程研制体系;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着眼全局精心组织,及时梳理跨系统、综合性关键技术。针对关键技术,专题进行研究,深入研制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并与各系统通力协作,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推动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协调系统间技术接口。通过大总体协调会、数次专题协调会,工程总体组织各系统反复细致地研究、协调,明确了各系统技术接口,形成接口控制文件,保证了系统间技术接口协调匹配,打牢了各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为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历练人才造就大师
锻造力量源泉
国防科工局着眼于我国深空探测事业长远发展,按照“出经验、出成果、出模式、出人才”要求,将培养人才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牢牢把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机遇,使之成为历练人才的重要平台。
探月工程人才队伍培养始终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坚持把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让“有本事、肯干事、能成事”的优秀人才担任工程两总,同时使具有真才实学的“管理能人”和“科技能手”走上工程技术关键岗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
探月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一大批活跃在科研、生产一线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工程中来,快速成长。探月工程二期两总队伍平均年龄比一期下降5岁,当时最年轻的副总设计师仅32岁,“60后”“70后”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坚力量。
以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将全面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的新阶段,任务更加艰巨,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向着探月工程总目标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