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記者在采寫了本版主題文章后給編輯的短信稱:“現在網絡風潮完全是光速,寫了這篇文章,網絡論壇在我心中逐漸失去了魅力。現代人所追逐的貌似熱鬧的東西其實背后都是那么不真實。”
王老吉案例的功過和啟示也許特別適合一句成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無論如何,2008年堪稱網絡輿論自由市場元年,包括王老吉案例、捐款紅黑榜、“范跑跑”、莎朗·斯通等一系列事件必將成為這一年的經典案例被不斷玩味。
而關于隱在網絡中進行影響民意的公關推廣行為,中國網民的承受邊界在哪里,還值得繼續(xù)研究。
5月18日晚,由多個部委和央視聯(lián)合舉辦的賑災募捐晚會上,加多寶集團代表陽先生手持一張碩大的紅色支票,以1億元的捐款成為國內單筆最高捐款企業(yè),他們的善舉頓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第二天在一些網站論壇,不斷流行著這樣一個名為《封殺王老吉》的帖子:“王老吉,你夠狠!捐一個億,膽敢是王石的200倍!為了整治這個囂張的企業(yè),買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買一罐!不買的就不要頂這個帖子啦!” 這個熱帖被各大論壇紛紛轉載。從百度趨勢上不難看出,“王老吉”的搜索量在5月18日之后直線上升,而《封殺王老吉》的流量曲線與“王老吉”幾乎相當。
3個小時內百度貼吧關于王老吉的發(fā)帖超過14萬個。天涯虛擬社區(qū)、奇虎、百度貼吧等論壇的發(fā)帖都集中在5月23日18點之前開始。
接下來不斷出現王老吉在一些地方斷銷的新聞。南方涼茶“王老吉”幾乎一夜間紅遍大江南北,一些人在msn的簽名檔上開始號召喝罐裝王老吉。
在這個病毒式傳播背后,其實是一場網絡營銷行動。據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王老吉是請了一大批網絡推手在推波助瀾。
王老吉的推手手法:娛樂炒作改頭換面
曾捧紅了芙蓉姐姐、二月丫頭等網絡紅人的著名網絡推手陳墨透露:王老吉的網絡熱潮是他的同行——一群網絡推手團隊運作的結果。但因為都是同行,不方便透露是誰家公司。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業(yè)發(fā)帖公司的資深主管小A(化名)則更進一步證實了這個消息,他向本報記者證實網絡推手確實存在,說:他們里面的內幕我都很清楚,但是你問到那些細節(jié)我不愿意說。
王老吉去年就在網絡營銷上在投入,一直非常重視,常規(guī)時期在論壇上每個月的投入數額都比較大。陳墨認為正因為有王老吉之前的持續(xù)投入,在這個關鍵時刻,它的網絡營銷才如此快速地準確地全面反應。
陳墨認為:這次王老吉在切入點上選擇得非常好,同時及時準確地利用了論壇、博客、網站等各種網絡營銷傳統(tǒng)工具的配合,延用之前的網絡推手團隊,而不是呆板地聘請傳統(tǒng)公關公司!坝衅橇!”陳墨評價。
陳墨認為這次王老吉的推廣方式,類似于推網絡紅人、事件營銷。而此類操作模式的關鍵在于:熱點塑造必須要形成網絡熱點旋渦。最終得勝的關鍵在于要集中火力,抓住一點。就如塑造一個紅人一樣,這次王老吉就是抓住了一點: “王老吉捐助1個億”成為網絡熱點。
小A說一看這次王老吉網絡推手的手法,就知道是網上娛樂炒作手法改頭換面過來的!巴獗韮芍熞粯樱コ椴胖滥侵熑~什么味,但是老煙民一聞就知道!
“最主要的是捐了一億元,有底氣,這個炒作才做得起來。就算后面的炒作中有很多缺點也被這一億元掩蓋掉了,把握利用了網民的心理;單從廣告角度來說這次炒作是比較成功的。”小A很肯定這次手法的成功。
陳默也在一次論壇上指出,網絡上重要的不僅是我們告訴網民是什么,而是我們要回應網民什么,一千萬的發(fā)布不如一千萬的點擊,一千萬的點擊不如一千萬網民的參與討論,這才是做網絡宣傳、做網絡公關、網絡推廣最重要的一點。而無疑這次“封殺王老吉”網絡推手形成的輿論旋渦讓全面參與程度攀了個新高,成為一個典型案例。
爭議性的才是潛力帖:不怕被拍磚,只要準備了回拍力量
“有不足,也有需要改的地方!毙說自己作為專業(yè)人士,從王老吉開始炒就一直看著,看到王老吉的帖子第一個印象是惡俗!半m然是同行,但他們利用地震來炒,特別是這種惡心的炒,感覺有點過道德的底線!
他的看法也代表了一些網友的看法,但當這種不同的聲音一出現,網絡上馬上就會有鋪天蓋地的“板磚”砸過去,罵小A是可樂的槍手。
而事實上,爭議性正是潛力帖的表現!霸跔幾h性和話題性之間,你們傾向選擇哪一類?”靈想傳媒資深推手曹昆毫不猶豫地對記者說:“首選爭議性。”
曹昆解釋自己的哲學:就如兩個人打架,一個人一上去就把另外一個人打死了,這個架就沒什么看頭了,要兩個人你一拳我一拳,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腳這樣,打架才會有看頭。“總之,讓人看了又想看的帖子就是潛力帖!辈芾タ偨Y。
“任何形式的活動只憑借網友單方‘忽悠’肯定無法達到像目前這樣的社會反響,”曾組織過熱點“越獄250小組”炒作的某網市場總監(jiān)張先生表示,“網友的自發(fā)行為一般很難持續(xù)始終。但凡能成為網絡熱門話題,引起廣泛議論的,多半都是有策劃和包裝的!
而如今,王老吉的營銷本身又成為了一個爭議話題。
“就算它是營銷手段,我也要力挺,至少它給災區(qū)人民捐了1億元。真金白銀,善心無價,越多越好。”一位把日常飲料從可樂改成王老吉的白領如此說。
一位名叫詹鵬的網絡寫手在IT寫作社區(qū)上撰文稱,王老吉借助消費者心理進行產品宣傳,進行了一次“病毒式營銷”,形成了口碑效應。慧聰網也發(fā)表評論稱,王老吉打了一場漂亮的情感營銷戰(zhàn)。
央視對話主編劉戈說,“因為他們(王老吉)的一擲千金獲得了公眾的滿堂喝彩,他們也許還能在一段時間內享受成功的營銷戰(zhàn)術贏得的銷售業(yè)績。但當人們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流逝歸于平靜之后,是否在利用公眾情緒進行有違道德標準的行為,將是一個他們需要一直面對但卻不好回答的問題!(張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