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不断制造概念,从当年CPU的不断升级、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ERP管理软件,到今天的“云计算”和“智慧地球”等美丽的概念,究竟是一种营销过度,还是恰如其分地展示了IT世界的未来呢?
为此,《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专访了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和电子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
《第一财经日报》:从去年开始谷歌和微软鼓吹“云计算”,到今天,很多中国的管理软件厂商和应用软件厂家也将“云计算”概念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以扩大营销,请问“云计算”对企业到底有多大的用处,而所谓“云计算”是否也是一种市场炒作行为?
倪光南:“云计算”本身不能说是炒作,而是一个新潮流,因为它反映了客观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的实际需求。不过,很多公司在宣传“云计算”时都带有自己的市场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带有“炒作”的成分。企业应该善于把握机遇,而不要盲目地跟别人去炒作。
李幼平:“云计算”的前身是网格计算。当初国际巨头鼓吹了10年的网格计算,如今来看也还是一个科学理想,只因为缺乏关键技术的突破。如今,网格计算最早的发源地美国和欧洲也很少谈论网格了。
其实国际巨头提出的很多概念都是一个科技理想,但这些概念在现今技术条件下,也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盲目赞同,也不能盲目反对。
《第一财经日报》:请问中国企业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概念?
倪光南:我们应当区分“机遇”和“炒作”。在IT领域,一个新技术或新潮流的兴起往往是一个机遇,尤其是对于后来者更是这样。当然,企业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也会乘机进行“炒作”。
比如“云计算”,有的是为了推自己的服务,有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平台,有的是为了推自己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等等。所以我们应该思考,而不是盲从,究竟应当怎样利用“云计算”发展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或者作为用户应当怎样利用“云计算”推进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和效益?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借助这些概念来挖掘其中的商机?
倪光南:中国的许多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广大的地域,具有复杂的网络结构,配置了大量服务器和数据库,需要满足大量用户迅速变化的需求,因此他们很需要利用“云计算”。但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不可能利用公共的计算云,而如果采用跨国公司的“云计算”平台或“云计算”软硬件解决方案则需要很大的投资、很长的建设周期,还会有信息安全等问题。
最近,国内有公司适时地推出了“云计算中间件”,可以将现有的信息设施改造、提升,成为具有“云计算”能力的自主可控的系统。这才是把握“云计算”的机遇,不跟别人盲目“炒作”的例子。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你认为国际巨头鼓吹的概念,到底是应该由企业自己来承担研发费用,还是应该让它的客户一起为概念埋单?
李幼平:这种科学理想的研究一般都是国家投入,美国就是这样。但企业自己投入,应该要跟自己的业务和收入挂钩。毕竟高风险技术投入有可能导致高回报,同时也可能没有回报。(孙燕飚)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