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从城市化高潮到提出新农村建设,从效率优先到强调公平正义,都是优化改革的必要调整。它传达出一种信息:中央将十分强调基层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时指出,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杉,构建和谐社会的所有目标,都离不开基层工作,否则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笔者以为,构建和谐社会,要树立“大基层”理念,也就是要综合治理基层问题。
基层作用凸显
中国改革开放28年来,经济保持了举世瞩目的高增长,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伟大成就毋庸置疑。但也要看到,城乡失衡、收入差距拉大、环境破坏等问题也开始凸显。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按照中央要求,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有专家提出,相比过去“把蛋糕做大”的经济效率至上,现在亦强调“把蛋糕分好”的利益重组。新华社一篇通稿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将把重点放在发展社会事业上”,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而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绝大多数在基层。要实现胡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提出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着力点也绝大多数在基层。处于“两个时期”的中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也空前凸显出来。
“三种矛盾”突出
一是着力处理好两个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央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既是经济增长黄金期,也是风险频发和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判断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花大力气重点解决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了一系列恶性事件;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均取得明显效果。到今年5月,全国信访总量持续12年攀升的势头已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公安系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集中处理群众信访专项行动,各地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创造了“把常年接访、定期约访、重点走访和领导下访结合起来”的“四结合”工作方式,形成信访工作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是着力推进平安建设,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矛盾。从2003年底开始,在国务院应急预案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完成了9个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和22个事故灾难类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发布了有关应急预案,大部分市(地)和一些县也已基本完成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发布。大力推进平安建设,构筑治安防控体系,使人防、物防、技防全面结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亮点。使人民群体更有“安全感”。
三是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协调机制,处理好不同利益阶层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28年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各自贡献。社会管理与协调,离不开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有专家指出,真正的和谐社会是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因此,不断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建“大调解”体系创新社会管理协调机制的重点内容,是努力建设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荷缁峤粽,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管理协调机制的重要趋势,是介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民间组织,包括城乡自治组织、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组织在迅速发展。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提供服务、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反映诉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也离不开社会综合治理。中央近日提出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大措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法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加强司法保障,加强政法机关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以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姿态全面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实现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顺利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为此,特别强调建立好“大调解”工作体系:即“在党委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加强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人民调解,早已成为中国被世界瞩目的基层司法工作创举。而“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将会更加强化社会基层的“调解功能”。对于强化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尽量减少一些“对簿公堂”,多一些调解疏导,融法、理、情为一体,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这无疑是中国化解基层矛盾,改善基层工作,优化社会和谐的又一创举。
笔者以为,树立“大基层”理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转变观念与机制的基础性思想建设,有助于形成全局总揽、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基层”综合治理格局。
(摘自香港《大公报》;作者: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