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因故给一位中文班的学生打电话,话筒那端传来的却是英语,(据她母亲说,女儿平常在家也不愿意用汉语开口)。我忍不住说了学生一句:“你会说汉语,为什么要跟我讲英语呢?”“I don't like to!”(我不喜欢!)“可你是个中国人,最好跟我这个中文老师说汉语!闭馕荒钪醒У呐⑷杂糜⒂锓创较嗷鳎骸罢馐窃诿拦,应该说英语!”以上这种家长、老师说汉语、孩子答以英语的现象在美国并不少见。我那在国内出生的女儿,上幼儿园会讲了一点英语后,有一阵子也拒绝在家里跟我们说汉语,还振振有词:“我是美国人,你们是中国人!”而且她还非常羡慕美国人卷曲的金黄头发,觉得自己的黑色直发不好看。
这些行为当然是年少的孩子无知幼稚的表现,但人是社会性动物,不管在何处,大部分人总是希望能被社会所认同,能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在美国,这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要想被其小伙伴接受,没有英语为媒介,是不可能做到的?墒潜蝗巳贤徒邮懿⒉灰馕蹲欧堑谩安煌诰痹械母。一个连自己是谁都不愿承认的人,会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吗?这样的道理可能年龄小的孩子不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在中国,人们常把老师比作“教书育人”的园丁,称家长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觉得,在有的情况下,“育人”比“教书”要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从家里做起
不管怎么说,还是先从自己的孩子做起吧。我用从国内带来的中文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成语故事》、《儿童知识宝库》等等,给她讲中国的四大发明,告诉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远比美国要长得多,连很多美国人都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呢。总之,想方设法用不同的途径、日积月累地尽量往她那小小的脑袋瓜里灌些中国“米汤”。光在家里讲这些还不够,还得让她在她的小朋友中“抬起头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所以我就开动脑筋,想出了种种办法。女儿上幼儿园时,我跟她的老师联系,带了些中国的演出服,到她的班上为所有的孩子讲中国的文化和节庆,并当场穿上这些漂亮的服装为他们表演中国舞蹈,还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动作,使包括女儿在内的各色皮肤的小家伙们惊奇、羡慕、激动得不得了。女儿进了小学后,几乎每年中国春节前后,我都要在她的学校里搞些活动。有一年,甚至与学校的家长会和音乐老师连手,搞了个“中国周”,不仅自己连讲带教中国的文化艺术,还请了几位中国朋友,连同已学了点中国舞蹈的女儿,一起为全校师生及其亲朋好友举办了中国舞蹈的专场演出,着实把学校给“震”了一下。事后,学校的校长乐呵呵地对我说:“你把我这学校变成中国剧场了!这么多的学生下课后都在那儿疯跳你的红绸舞呢!比梦揖醯酶幸馑嫉氖,女儿也因此在学校里成了“名人”。有时我去学校接她时,看到一些孩子围着、追着她,喊着她的中文名字。望着她那得意自豪的神情,我想我的“心机”没有白费。打那以后,她极少再为学中文而抗议了。问她什么衣服最好看,她说是“叔叔从广州带来的红色旗袍”。这学期,她的班上要做有关埃及的学习研究,有一天她回来跟我说:“妈妈,我希望老师能让我们做中国的研究!薄拔裁?”“因为我是中国人呀!毙〖一锓吹咕醯梦椅实闷婀。
在课堂上发挥
在中文课上,我也借题发挥,讲点“咱们中国的事儿”,如一些古老传说、历史典故、人文景观,乃至风味小吃。因为我知道,许多孩子的“中国嘴”不强,“中国胃”却不弱,提起好吃的东西来,一个个馋得巴不得马上冲到中国城去饱餐一顿,七嘴八舌的可有话说呢。我组建了一个少儿演出团体,以表演中国舞蹈为主。为了让这些孩子不羞于说汉语,我让他们轮流报幕,用中英语自己向观众讲解节目内容,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使他们有了当众展示其中文水平的机会。在观众的掌声、美国小朋友羡慕的眼光和当地报纸电视的报道中,着实让这些小家伙们找到了不少的民族自豪感,学中文的劲头也更大了。我还鼓励他们向中文报刊投稿,至今为止,已有十几位学生的文章被刊登出来,有一位同学还获得了一家报刊的全美征文比赛的奖状和奖金呢。
珍惜自己的文化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文热”将会持续升温,美国许多公立学校纷纷开设中文课,在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汉语已和法语、西班牙语等其它语种并驾齐驱,成为外语考试的一个课目。中文好的人在就业市场上也无形中多了一份竞争力。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原本与中国毫无关系的美国人,也让自己的孩子开始学中文了。许多怀有拳拳中国之心、眷恋着故土文化的华裔家长,在为生活奔波之余,每周也不辞劳苦地送孩子来中文学校学中文。但我认为,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孩子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让他们多方面地了解中国。这种了解依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而定,范围可大可小,程度可深可浅。
身为华裔子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那光辉灿烂的文化背景而感到骄傲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把这历史悠久的母国语言拒之门外呢?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海外中文学校的老师,在教授中文的同时,想方设法唤起华裔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于他们克服困难,坚持把中文学习进行下去是十分重要的。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闻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