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5日电 据美国《明报》报道,人所熟知的英文名,如“Mary”、“John”和“James”早已过时。据纽约市健康卫生局10月12日公布的2006年纽约市最时尚的幼儿英文名是“Madison”、“Jayden”、“Justin”、“Emily”和“Mia”,而“Kevin”、“Eric”、“Andrew”、“Vincent”、“Jessica”和“Tiffany”则是亚裔第二代移民的最爱。但对于纽约第一代华裔新移民,生活英文名和证件中文名则频频发生“使用冲突”。
第一代移民用中英双名
纽约市警总局华人服务部10月13日表示,通常情况下警方和司法部门接受中英名字的差异,但要避免麻烦,最好在申请绿卡时,就递交和注明英文名,或向纽约州高等法院申请更名。
据该报采访统计,纽约华埠和法拉盛大部分第一代华裔移民,为儿女和自己取英文名的原则为顺耳、上口、方便和实用,并表示对英文名字的文化典故和宗教背景没有多少了解。所以华人英文名普遍都以简单、好记为特点。而对于使用英文名的必要性,华裔移民各持不同意见。
第二代移民多用英文名
大陆移民赴美的刘先生为在美国刚出生的女儿直接注册英文名。他表示,第二代华裔移民要在美国读书成长,使用中文名字会给他们带来不便,因此对第二代移民来说,英文名比中文名更有必要。但作为第一代移民,他认为起英文名字的必要性不大。
同样是来自大陆20余岁的新移民李某则认为,第一代移民也有必须要有英文名。李某以学生身份赴美读书,他说如果没有英文名,老师和同学称呼他的名字会很不上口,因此一入校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
香港移民王先生则说,香港人自中学起,就必须有英文名,因此到美国后没有感到中文名和英文名的“文化冲突”。
中英双名带来烦恼
纽约华埠市警5分局华人服务部13日表示,第一代华裔移民的护照、驾照、绿卡,甚至美国护照上,印的都是中文名(拼音),而在生活中多使用的又是英文名。由于美国以证件姓名为标准,因此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中英名字的差异给第一代移民带了很多生活上的麻烦。
例如,有些移民在邮寄包裹、汇款、地铁卡或工资单上署英文名,但凭印有汉语拼音的证件去领取时,常遇到取不出来的问题。
家住法拉盛的陈小姐中学时随父母由大陆移民美国,为了适应美国学校生活,在学校一直使用英文名,但却一直保留所有官方证件上的中文名字。据陈家表示,高考时,陈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全校榜首,得到诸多知名大学的录取,但由于陈在榜上使用的是英文名字,而各校录取时,没有任何证件可以证明她与榜首的学生是同一个人,让全家苦恼不堪。
陈家表示,最后是在纽约市议员刘醇逸的协助下,才得到录取学校的信任。但一想到今后可能面临中英名字差异带来的问题,仍是忐忑不安。陈家还特别呼吁美国学校对于移民学生的名字差异问题,应该给与特别的关注。
香港移民王先生对此问题早有解决办法,他指出,根据香港的习惯,他们会在护照等所有官方证件上注明中英双名。一般中文名字(拼音)排在最前,英文名字放在中间,最后是姓。因此不论什么情况下,只说明中文名,或只出示英文名字,都不会与官方证件上的名字发生冲突。
华埠5分局华人服务部指出,通常情况下,对于只有中文名字的证件,警方和法院都会相信当事人提供的英文名字,基本是中英名字都通行。但对于严格需要确认身份的情况下,经常使用英文名字的移民,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麻烦,最好在办理绿卡时,就递交英文名字。因为绿卡是在美国最常使用、最为标准的官方证件。(席芮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