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晚,即將就任美國能源部長的華裔科學家朱棣文與夫人一起出席美國亞洲協會慶祝奧巴馬就職晚會。 中新社發(fā) yudonghui 攝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2008年12月15日,美國芝加哥,緊鑼密鼓組閣的當選總統奧巴馬在電視直播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新政府能源環(huán)境團隊名單,正式提名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朱棣文(Steven Chu)為能源部長。作為奧巴馬提名的首位華裔部長,朱棣文又一次成為全球聚焦的閃亮點。
三度在世界級聚光燈下出彩
朱棣文第一次在世界級聚光燈下出彩,無疑當推11年前的1997年10月15日諾貝爾物理獎揭曉之際,時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主任的朱棣文,由于發(fā)明“激光冷卻與限制原子的方法”,而與另外兩位美、法科學家一起分享當年諾貝爾物理獎的榮譽。再次引發(fā)全球性的關注,是朱棣文自2004年起擔任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該實驗室隸屬美國能源部,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國家級研究室。
這也是朱棣文從一個純粹的學者、科學家向一個科研管理者、科研計劃制訂者的轉型。
他麾下轄有4000多名科技精英和員工,他領導了實驗室重組,推動生物燃料和太陽能研究在國際占據領先地位,使之成為全球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研究重鎮(zhèn)。
朱棣文大力倡議研發(fā)清潔能源,不遺余力地倡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認為放棄使用化石燃料是對抗全球暖化的關鍵手段。他近年還致力跨學科科學研究,尋求對抗氣候變化之道,強調采取行動遏止全球暖化已成當務之急。他的科研背景和諾貝爾獎光環(huán),加上執(zhí)掌國家實驗室的這番經歷,顯然促使奧巴馬青睞并延攬這位卓越科學家入閣了。從而又把這位世界級的華裔科學家推到了世界大舞臺的前沿。
朱棣文獲提名出掌能源部,將主要負責美國能源政策制定、能源相關技術研發(fā)等,也包括核子武器的研制和管理,以及防止核擴散等重要國防工作,這一職務是內閣最敏感職位之一。
外界相信,奧巴馬尤其看中朱棣文研發(fā)再生能源的績效,希望借助朱棣文實現其減少美國石油消耗及發(fā)展環(huán)保能源的大計,包括大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建立更為節(jié)能有效的全國能源體系。
以中國血統為榮
筆者猶記得,1997年10月16日傍晚,也即朱棣文成為新科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第二天,斯坦福大學破例邀請朱棣文專門會晤華文媒體記者,凸顯了“華裔之光”的熱度與魅力。
瀟灑的朱棣文與他的女友珍·菲特爾、他的哥哥朱筑文(時任斯大醫(yī)學院教授)一起與華文媒體記者們度過了一段愉悅的時光。
朱棣文在開場白中的表述,既極具科學的嚴謹,又涵蓋坦誠的認同。他說:“用科學術語講,自己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國血統,自己很看重父母都是中國人、身為華裔科學家的身份與背景!
朱棣文也坦言,自己不懂政治,但對海峽兩岸關系相當關注,希望大陸和臺灣都朝好的方向良性發(fā)展。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圣劉易斯,祖籍中國江蘇太倉(現在太倉創(chuàng)建了朱棣文小學),其父母朱汝瑾、李靜貞均為早期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畢業(yè)生,1940年代相繼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新大陸共結連理。他們育有三子,都學有所成。 朱棣文排行老二。1970年畢業(yè)于羅徹斯特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1976年獲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學博士。先后擔任伯克利加大做博士后研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貝爾實驗室研究員、貝爾實驗室量子電子學研究部主任、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和應用物理教授、哈佛大學莫里斯洛伯講師、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特邀訪問學者、美國光學學會理事及法國學院訪問教授,并且先后成為美國物理學會理事、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朱棣文曾經多次不諱言他一生的一個大遺憾,就是沒有學好中文。他有些后悔少年時代對父母想送他上周末的中文學校很“反叛”,“現在回想起來,我希望那時父母能和我說中文(漢語),也希望當時我能上中文學校,或者進行類似的中文學習!
成長于一個書香門第學術世家的朱棣文,畢竟耳濡目染了中西文化的精髓,他的內心深處既有西方人的率真、幽默、風趣,也不乏東方人的謙和、含蓄、儒雅。
朱棣文從1976年做博士后起整整奮斗了20年時間,最早研發(fā)出一套利用激光冷卻并捕捉原子的方法,猶如以噴水的方式使一個運轉中的小球靜止并且讓它懸浮在空中,把它看個夠。這項成就,可使科學家在前人所無法到達的領域內操控物質,同時也是對物理學理論的重大突破。據稱,朱棣文高中畢業(yè)時,父親本不贊成他選擇物理學,認為這位善于繪畫的兒子可以去學建筑,因為物理學界高手林立難以出頭,而且做實驗枯燥無味。
但朱棣文偏偏對物理學情有獨鐘,一旦選定目標就持之以恒忘我投入。他也因此感謝父母在學業(yè)上給了他們三兄弟很大的自由度。
早在1993年5月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朱棣文對自己的研究成就向來低調,甚至在父母面前也從不提起。他的母親說:“以前他每次得獎從不告訴我們,都是我的朋友看到報道后剪下報紙寄給我的!
不過,他的父親卻似乎對老二的成就關注了解得多些。也就是在與華文媒體記者會晤的活動中,朱棣文透露說,自有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銜頭起,父親便多次在見面時追問他:“兒子,你什么時候會得諾貝爾獎?明年?后年?”殷切期盼之情溢于言表,也包涵了一位老科學家的敏感與厚望。曾幾何時,一位遺憾不懂中文的美籍華裔科學家跨越歷史的臺階,入主美國能源部。但他對自己血統的認同甚至自豪,使人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這位美國能源部長在始終以美國利益為重的前提下,與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也將是開放的,因為他的心胸本來就是開放的。
【關于我們】-【 About us 】- 【聯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