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11月6日发表文章,原题:“不是宣传工具”,文章摘要如下:
孔子学院在英国大学中迅速扩张,这是一种文化传播还是政治手段?
在威尔士大学的兰彼得分校,一些异动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先是中国国旗在大学主楼上高高飘扬,再是纸灯笼随处点缀在校园街道旁。两星期前,兰彼得分校副校长曾置身于中国舞龙团队中。
兰彼得是孔子学院在英国设立的最新教学地点。在兰彼得的孔子学院内,有2000名学生和其他周边居民可有机会在此学习中国文化——从讲普通话到学习茶道、看风水。学院还会在当地的初、高级中学组织中国商机早餐会、展览、中文教学等活动。
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自2005年起,孔子学院已经在英国发展了10家机构,兰彼得也是其中之一。其他孔子学院则都建在了英国的大城市中,像曼彻斯特、加的夫、诺丁汉、谢菲尔德,伦敦更是拥有四家。
《亚洲周刊》形容孔子学院的“大规模繁殖”正反映了“中国海外政策的变迁”。其他一些媒体则认为,这正说明了“中国想在国际舞台上匹敌美国”。
但是,在国际上,类似的文化传播机构也并不少见。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和英国文化委员会已经创办多年。从历史上看,他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机构,而孔子学院在英国则属于大学的一部分。这些大学把孔子学院与学校的中国教学研究机构区分开来,例如有关中国政治的研究。然而,一些专家仍对接受中国政府的聘请感到不自在,他们认为孔子学院是由“国家汉办”出资建立的,因此是中国政府的宣传工具。
中国问题研究学者、澳大利亚驻中国前外交官卓斯林担心,孔子学院只能传达有限的一些中国视角。在即将出版的论文《孔子学院:中国软实力》中,她写道:“孔子学院项目已经不单单涉及文化领域,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它的根基在于需要倚靠中国政府。往好里说,这会导致学术的失语;往坏处说,这可能会衍生成为一种宣传手段!
兰彼得副校长罗伯特却并不同意上述观点,他说:“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有关于中国政府利用孔子学院做宣传工具的迹象。兰彼得是一个相对与世隔绝的城镇。我们始终相信人们需要通过接受教育而扩大国际、国内的声誉。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子孙们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往来,倘若现在我们无法建立这种联系,英国的未来也可能一片黯淡!
伦敦大学孔子学院主管乔治·张博士说,孔子学院只是中国政府在世界结交伙伴的桥梁。“中国从没试图取代世界,”他说,“我们没有这种野心。我们最早发明了火药,但把它用于燃放焰火,而不是军事目的。这正是中国经济能够飞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一直与人为善!(作者:杰西卡·谢菲尔德,编译:李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