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教育已经有百年历史,它规模庞大、系统齐备、形式多样。老挝是东南亚地区华人人口最少的国家,全国620万人口中,华人人口仅有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2%。在老挝,虽然华文教育规模不大,但是发展较之其他国家要平稳,华人子女接受华文教育的绝对比例位居东南亚各国前列。
老挝现有5所华文学校,大都创办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们是位于首都万象的寮都公学、北部琅勃拉邦市的新华学校、中部甘蒙省他曲华侨学校、南部沙湾拿吉省坎他武里市的崇德学校和百细市的华侨公学。
相比于其他东南亚国家,老挝的华文教育别具一格。
首先,老挝的华文教育是华文和老挝文并重的双语教育;=淌诨暮椭行⊙У氖、理、化、英语等科目,完全使用从中国边境购入的中国中小学教材。同时,华校也教授老挝中小学的全部必修课程。由于中国中小学课程要求高于老挝,所以学习两套课程,学生并不需要花费双倍的时间和精力。与同样实行双语教育的新加坡相比,老挝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双语并重。因为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实际上是明显偏重于英语的,华语和英语在初中阶段所占的比例大概是3∶7,高中阶段更是达到2∶8。
其次,老挝的华文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老挝的华校不以“小学”、“中学”命名,而是称为“公学”或“学!;难L峁┐佑锥、小学、初中直至高中的教育体系。这种“一校兼容”的教育体系有效地避免了生源流失。众所周知,马来西亚也具备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但那是由各自相对独立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构成的。因为不同阶段办学规模有差异,生源流失相当严重。据统计,在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有1286所,在校学生约64万人,到了华文独立中学,学校仅有60所,在校学生约5万4千人,从小学到中学,生源流失很多。这严重影响了华文教育的发展。
第三,老挝华人社团对华校进行有效管理,保证了学校办学质量。老挝的5所华文学校全部隶属于当地的中华理事会。理事会派专人负责华校工作,从筹集办学经费、争取地方当局对华校的支持,到解决师资、教材等方面困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等,全过程参与、全方位负责。中华理事会对华校的有效管理,使得老挝华校的教学质量超过了当地一般的老挝公办学校。2003年,万象市的中小学统考成绩排在第一、二名的学生都是寮都公学的学生。现在,老挝政府公务员、在老挝经商或工作的外国人,都争相将子女送进华校就读。
第四,老挝华人社会在当地营造的华语环境,有利于华文教育的发展。在东南亚,华人来自中国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华人社会本身方言混杂,普通话并非当地华人的共通语言,这对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非常不利,老挝也不例外。但是,老挝的华人社会却能达成共识,积极营造华语环境。1939年,百细客家帮创办的华侨学校和潮洲帮创办的崇德学校合并为华侨公学,当地华人社会约定大家都讲普通话。现在,百细的华人都会讲普通话。
老挝华文教育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来说,这些特色或许会有些启发。(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罗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