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5日电 4月11日至13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温家宝此行,两国媒体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温家宝总理结束所有访问日程返回祖国之际,美国《侨报》也发表社论《化冰成水,中日仍需努力》,对温总理此次访日进行了评论。全文如下:
中国总理温家宝51小时的对日融冰之旅终于结束了。
行前,举世瞩目,因为融冰不易,必须如履薄冰。归时,众声喧哗,都说如期融冰:融冰之旅打破僵局展示温情,化戾气为和气,呼应去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访华,实现了六年多来停滞的两国高层互访,搭建了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平台,提高了中日关系的抗干扰能力。
第一,融冰之旅超预期,温式外交展现功力
毫无疑问,融冰之旅是艰难之旅,温家宝面对的是中日历史与现实的错综复杂,是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的乍暖还寒,所以,融冰之旅被称为温总理任期里使命最为繁重,责任最为重大的一次国务活动。
四月的日本,;ㄊ⒖,掌声四起。温家宝用他的温式微笑、善意和坚定,与日本领导人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并誓言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两国本着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构筑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启动了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共同希望进一步完善两国经济合作机制,将中日经济合作提高到更高水平。
在中国严重关切的台湾问题和日本严重关切的东海油气田问题上,双方本着体恤对方、放眼未来、着眼合作的原则,有所弃,有所取,彼此给予了足够的政治空间,体现了两国领导人立足地区安宁、立足世界和平的慎重考量。
应该说,在营造的中日友好的氛围和推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现实举措两个层面上,融冰之旅的成果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以致日本参议院议长扇千景、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等日本政界领导人纷纷乐观地表示,中日关系的坚冰已经融化。
第二,历史老人出了题,中国日本必须回答
但实际上,融冰之旅只是一个成功的开始,真正融化横亘在两国间的坚冰,还需时日。两国关系仍复杂和脆弱,需双方的精妙经营和持续升温,才可望进入“融冰期”。勿庸讳言,中日关系的干扰因素还有很多:在历史教科书、慰安妇和靖国神社问题等历史问题上,正如中国驻日大使王毅所言,中日关系近年出现不少矛盾和摩擦,焦点表现为靖国神社问题。以及在钓鱼岛问题和东;缥侍獾攘焱廖侍;美日同盟和亚洲版北约等安全问题及台湾问题上,任何不负责任、不顾事实、挑起对抗的行为,都可能使中日关系重回冰点。
而两国诸多更大的背景则是,中日两国国力不同程度同时上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四大经济体,中日皆为国际社会重量级成员,双边关系正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和调整期。
在这个转折期和调整期里,经济大国日本开始强势追求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大国地位,中国从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的转变态势也越发明显。日本学者船桥洋一甚至称之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最大一次改变”。
日本曾经有评论说,进入21世纪后,中日作为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并存,这是过去160年的中日关系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事态,两国对于如何应对都感到困惑和茫然。中日这样的近邻大国之间,是走向相互制衡,还是走向相互合作,不仅是一个国际关系的难题,也是一个历史的难题。
在历史老人出的题目面前,中日还都是颇费踌躇思索着答案的应考生。
第三,封冻成冰易相碰,化冰成水才能交融
两大经济体带着敌意和寒气的硬碰撞,对自身、对地区、对世界都是一种伤害,一衣带水并立于东亚的两大邻国,融冰成水才可交融与共赢。
从总体上来看,安倍访华之后的这半年时间,中日关系在不少方面取得了进展:政治关系逐步走上正轨,受双方恢复首脑互访的带动,中日高层的互访相当频繁;关键问题对话已经展开;民间交流有所推进;经贸依存进一步加深。与2006年上半年降到“冰点”及之前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相比,近半年的“温度回升”可谓相当迅速。
温家宝的“融冰之旅”更为正在升温的中日关系添火加薪,中日关系的抗干扰能力有所增强。然而,在中日关系的转折与调整期中,依然有脆弱的一面,有重新封冻的可能。
安渡转折期,中日需携手。政治的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中日政治家应以足够的智慧和柔软身段,带领两国走出冰冻期,走到惠风和畅的共同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