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26日至27日,中国和日本专家终于坐到一起,共同研究纠缠两国恩怨的那段历史。以期化解心结,为中日间的合作与发展消除障碍。
这场来之不易的会谈让人感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日本侵华十四载,给中国留下的伤痛至今仍难以抚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怎么也擦不掉的梦魇、慰安妇的晦暗生活、毒气弹的横祸……
历史问题与政治意志、民族情结扭结在一起,让两国关系逡巡难前,甚至曾有再度滑入互为雠仇的境地,中日历史之“结”似乎无解。在这个意义上,这次会谈本身就是超越性的成功——重要的不是谈了什么、达成多少共识,而是双方愿意静心坐下来谈的姿态。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经贸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人民的利益不会受制于哪个党派或哪个政客,也就是说,在中日历史棋局中,个人意志违拗不了民族发展的大势。
历史的客观存在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或虚构的;乖氛嫦,其目的仅是对民族自身负责,德国人敢于承认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屠杀,法国人著书将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主要责任归咎为法军,按照他们的解释:历史的是非早在历史中便有定论,但每个民族均应有对历史的“记忆责任”。
当然,研习历史,亦不宜荷载他物。正如此次会议的中方主席、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所希望那样:“国人在中日共同历史问题上不要掺杂太多感情因素,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条件!
这让笔者想起了不久前在大陆央视热播的《大国崛起》,对于该片的用意,其总策划人麦天枢有一个表述:倘若中国观众能够理解“妥协”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他就很满意了。因为拥有妥协的智慧,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国,不是霸权,不是独大。这种智慧是否也同样适用于中日历史研究?
。ㄕ悦拦肚缺ā12月28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