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驶入马六甲海峡。图为编队航行途中出现的绚丽晚霞。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12月2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驶入马六甲海峡。图为编队航行途中出现的绚丽晚霞。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
中新网12月30日电 《香港商报》12月29日发表西蒙周撰写的文章指出,2008年末的时候,中国海军终于亮舰。这次亮舰,攸关中国海军走向蓝海的前途。但驶向蓝海,航母就不可或缺。 眼下确是建造航母的大好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建造航母事不宜迟。
文章摘录如下:
12月26日这天,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纪念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远征索马里海域。
这可能纯粹是时间上的巧合。但解读很多,明年是建国60年,而今年则是改革开放30年,辞旧迎新之际,毛泽东路线和邓小平思想治下的中国,在时间上刚好被一分为二。中国军队选择这一天出征,有着双重的纪念意义。
但这一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575年前,明朝郑和率领他的庞大船队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从那以后,中国海军再也没有远征过他乡异国水域执行军事任务。
专家和中国官方始终咬定,中国海军此次到外海,仅是护航,不会登岸,不会与别国舰队联合行动。所以,尽管网友们为此次护航起了无数个令人痛快畅快的名字,专家却说,“郑和-2008”更确切。
专家的说法其实也有不对之处。这支护航编队,与604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相比,在规模上是万不可同日而语的。史料载,郑和船队的旗舰“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尺”,船高4层,船帆12张,中型船舰则“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整个船队总计208艘舰船,官兵27800余人。网络史学家当年明月评价,尽管中国史界一再强调郑和下西洋率领的是船队,而非舰队,但按实际的情形,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巨无霸航母战斗群。
不过,郑和舰队真是带着友好扬帆远航的。所到之处,没有战争和鲜血,只有和平和友善。尽管郑和舰队曾经顺带收拾了多达5000人的海盗,但他们真正的使命却是和平交流和官方贸易。强而不欺,威而不霸,郑和舰队尽显当时中国作为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
与这些相比,575年后出征的中国海军,规模上未免寒酸些,2艘导弹驱逐舰和1艘补给舰,870名官兵,加到一起,尚不到郑和舰队的零头。从执行任务上来说,两者倒是有促进贸易的相同之处。但就总体言,郑和舰队当时举世无双,其担负的使命,既包括探知未知世界,促进交流,也有扬大明国威的意图。相形之下,26日启程的海军,尽管官方不愿公开承认,但上述的使命同样担有一二,只不过,在程度上要比郑和舰队逊色很多。
出征的海军编队,船舰都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2艘驱逐舰均为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战舰,据说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舰艇不相上下。索马里海域现在云集着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海军舰队,那里不但是围剿海盗和护航的主阵地,还是一个展示、比试各国海军军力的大舞台。过去,中国派遣舰艇访问世界各地,始终不愿派遣此类舰艇,主要考虑是军事保密。现在,中国把最好的舰艇亮出来,一当然是要确;ず匠晒,装备上不得有任何疏漏和不足;二是在各国实力大展演中,中国不希望自己的军舰被比下来;其三,中国对自己研制的军舰必定是充满信心,因此才公开透明地宣布要派舰护航,并敢于在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之下,对舰艇编队的协同作战能力进行公开的检测和宣示。
2008年末的时候,中国海军终于亮舰。经过一年大起大落,正在经受经济滑坡阵痛的中国,这显然是件提振人心的大好事。这次亮舰,攸关中国海军走向蓝海的前途。翻开近现代海军史,中国有过惨痛的过去。李鸿章一手塑造的北洋水师,尽管有着当时亚洲最大的总吨位,但终因体制腐败和国力不济,最后在甲午海战中不堪一击,窝在军港中被打成废钢烂铁。建国后,毛泽东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但限于国力,海军仍是三军中最大的软肋。因只能进行纯粹的近海防御,中国海军还被称之为“褐色海军”。
“褐色海军”亟须奔向蓝海。但驶向蓝海,航母就不可或缺。此次连带着出外护航,中国军方还首次公开承认,将积极认真研究造航母。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中国航母成军已并不遥远,短则2至3年,长则4到5年。完成这样的时间进度表,对中国海军来说,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存在赶工问题。有军事专家认为,围绕着建造航母,中国已进行了几十年的准备,现在的情形是,天上的、地面的、水里的各种要素业已基本齐备,只等合适时机开工。
眼下确是建造航母的大好时机。一方面,国际环境纷纭复杂,但要求中国负起大国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另方面,台海局势;凳缃,建造航母的舆论氛围更为宽松;再一方面,时值金融海啸冲击,通缩压力近在眼前,建造航母可有效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天时地利人和,建造航母事不宜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