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唐镜显示出中国“龙”的定型。这面铜镜,制造于唐代后期,图案中的龙,一改此前人们完全依靠想象的形象,定型为一种神化的九似动物。此后,龙的形态基本在中国定型。 中新社发 慎重 摄
|
10月31日,唐镜显示出中国“龙”的定型。这面铜镜,制造于唐代后期,图案中的龙,一改此前人们完全依靠想象的形象,定型为一种神化的九似动物。此后,龙的形态基本在中国定型。 中新社发 慎重 摄
|
中新网12月30日电 美国《侨报》12月29日发表评论员赵轩撰写的文章《龙图腾,不宜如此戏说》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旦形成,特别是作为象征的符号,本身就是民间智慧不断积聚的结果,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徽章与群体印记,怎能因一两个人的戏说而放弃?笔者以为,若放弃龙作为中国的象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则会出现断裂,所谓“熊猫”、“狼”、“猪”等所谓“智者”提及的图腾,不可能将全球华人统一于一个民族标志之下。如果非要更改龙的形象,岂不是对全球炎黄子孙心中神圣的亵渎?
文章摘录如下:
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的地位近日遭到“熊猫”挑战——大熊猫“团团”、“圆圆”23日落户台湾,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最新标志和“友好使者”。于是,上海电视台《头脑风暴》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提出,将中国图腾由龙改为熊猫。
在袁岳看来,熊猫扮演了中国对外友好使者的角色,因此可以考虑以它为当代中国标志。而龙本身具有非常强的皇权、霸气特点,因此不合适代表中国,特别是正在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当代中国。
实际上,几年前就有专家建议更改龙图腾,结果以怒骂收场。
图腾作为一种群体意识信仰,绝不是某个人凭一时兴起而创造出来的。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对原始图腾都有着代代相传的敬仰和尊敬,图腾也凝聚着民族和国家的灵魂与精神。几千年来,中华儿女以“龙”作为民族的图腾信仰,这一思想已沉淀到每个炎黄子孙的骨髓里,根深蒂固,牢不可破。
诚如袁岳所言,龙具有很强的皇权、霸气特点,但作为文化符号,龙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封建社会,龙作为帝王存在,龙文化的特质就是封建思想与帝王文化;今天,龙无疑成了吉祥符号,象征着喜庆、团圆和活力,龙文化传递“团结”、“统一”、“自强”等内涵。
更何况,一个民族的文化一旦形成,特别是作为象征的符号,本身就是民间智慧不断积聚的结果,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徽章与群体印记,怎能因一两个人的戏说而放弃?笔者以为,若放弃龙作为中国的象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则会出现断裂,所谓“熊猫”、“狼”、“猪”等所谓“智者”提及的图腾,不可能将全球华人统一于一个民族标志之下。如果非要更改龙的形象,岂不是对全球炎黄子孙心中神圣的亵渎?
袁岳称,在世界各地说起中国,很多人能自然而然地会想起熊猫,这是事实,但因此而将其奉为图腾实在失之偏激。熊猫可以担当“友好使者”之职,但不能承担激励全球华人励精图治、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四海一心的图腾之责。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