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2008年:中国经济重建信心
2008年12月29日 1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12月26日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30年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情况跟外国是不一样的,中国金融受到世界金融;某寤飨喽孕∫恍。厉以宁建议,中国政府当前应对金融;梢圆扇∥甯龇矫娲胧。首先政府应当减税。其次,政府投资应多用于基础设施。第三,要保出口;懵实髡薪锥涡缘哪勘,要稳定汇率预期。第四,要向优质企业注资。银行贷款给民营企业,政府注资于优质企业。第五,要更加关注民生。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扩大内需。厉以宁强调,面对;判氖枪丶!捌晒亩豢尚埂,压力从来都是动力,挑战从来都是机遇。 中新社发 杨可佳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中新网12月29日电 美国《侨报》发表社论《2008年:中国经济重建信心》指出,尽管在全球化的背景和内部矛盾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此次未能幸免于危机的“传染”,但凭借着仍旧维持的高速增长,以及尚属稳健的金融系统,在哀鸿遍野的全球经济中显得“风景独好”。而中国经济的自救,也成为中国对全球;仍闹匾换贰R虼,2008年,中国经济是抗击危机的一年,同时也是信心重建的一年。
社论摘录如下:
从上半年的防止过热到下半年的陡然下滑,似乎很难找到准确的词汇来概括2008年的中国经济。对此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而言,防止过热是普遍性话题,但在美国“次贷;币⒌慕鹑谖;悸又,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之前少有的下滑区间。而到当前,这场;灾泄玫某寤,更是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中国经济的内在矛盾被全面激化,最终出现“过山车”式的戏剧性变化。
以温家宝3月18日预言中国经济今年将非常困难为标志,中国政府较早地预料到风暴的严重性。而实际上,这场危机的发生虽然以全球化为基本背景,但在不同的经济体却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危机是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转移;而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危机延续着传统的模式,先是出口受到影响、产品卖不出去、企业资金链断裂,然后才是金融;。
不同的影响方式带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美国要解决的主要是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创新以及改变消费模式,而中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则是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内部需求、实现结构调整等。
问题还是在于各个经济体的内在矛盾。这是因为,尽管这场;⑸氖奔浜屠┱沟乃俣榷杂诖蠖嗍硕远己芤馔猓贾抡獯挝;母从Ω檬敲拦弥泄认训哪J,而;饔糜谥泄姆绞,会受到中国经济中过度依赖储蓄和出口的模式的影响。对此,学术界、政策界、舆论界早有相当共识。
因此,就2008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而言,风云突变的更大的原因在于,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其经济周期本身就比较复杂,既有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经济周期,又有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主导的经济周期,而当这种复杂性再遭遇国际经济周期的影响,自然变得更加诡谲。
面对这次全方位的冲击,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模式如何重构,是中国各界以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大事。
应该讲,中国截至目前采取的拯救经济的做法基本与国际同步,货币政策上以持续降息为主,财政政策上以扩大公共支出、大型基础建设等为主。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降息的局限已然显现,外界开始担忧陷入下行的宏观经济可能会遭遇“流动性陷阱”(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的预期,到时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而财政政策也开始遭遇争议,民间呼声很大的减税让利姗姗来迟,投资刺激计划却一出手就是4万亿元人民币。
一段值得警示的历史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不仅在货币政策上采取零利率政策,同时用尽公共支出、刺激消费、基础建设等手段,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创造了一个“失落的十年”。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场没有参考模板的改革。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走出;,在瞬息变幻的全球化时代也并无定论。战胜;,首先有赖于信心的重建。对于中国这样的高储蓄、低消费的经济体而言,在大举增加投资的同时,如何增加更多有关社会保障和民生的内容,建立对经济增长的宽广社会支撑,鼓励民众消费,是应对这场;母竞透谋渲泄迷龀つJ降墓丶。
而信心的来源是,尽管在全球化的背景和内部矛盾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此次未能幸免于;摹按尽,但凭借着仍旧维持的高速增长,以及尚属稳健的金融系统,在哀鸿遍野的全球经济中显得“风景独好”。而中国经济的自救,也成为中国对全球;仍闹匾换贰R虼,2008年,中国经济是抗击;囊荒,同时也是信心重建的一年。
【编辑:刘雨生】
相 关 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