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百万册以上的台湾最大书店——台北市诚品信义旗舰店十二月十六日开始试营业,店内专门设置了出售大陆简体字书籍的专馆。图为读者翻阅大陆作家贾平凹新著《秦腔》。 中新社发 宗金柱 摄
|
中新网12月2日电 美国《侨报》12月1日发表中国旅美学者资中撰写的文章《慎重看待汉字繁简共存》指出,港、澳在汉字简繁之间与台湾同步,至少还有个习惯势力的影响作为借口,但大陆本身也搞“一国两字”就说不过去了。汉字的由繁趋简及从左向右横向书写、排印,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笔者愿意借《侨报》的一角,呼吁各界慎重对待繁体字,除学术以外的繁简共存值得进一步研究。
文章摘录如下:
笔者近日在CCTV-4看到,北京国家大剧院上周举行一场晚会,舞台背景屏幕上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你与共和国同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文艺晚会”。
字幕中,“与”和“国”竟是用繁体字写成,而“艺”和“会”仍用简体字(其余各字均属简、繁同体)。笔者在繁体字堆里长大,年近不惑才投入简体字环境,直到年迈退休后又回到以繁体字为主的世界。即便如此,笔者仍对这一幕感到吃惊,尤其是出现在像这样一个有不少中共高层出席的晚会上。
是晚会主办人无意疏忽还是有意为之,还是大陆要复兴繁体字?笔者不敢臆测。在海内外都有人推崇繁体字的今天,岂非授人以柄?许多人至今仍嘲笑大陆和台港澳是“一国两字”。笔者则认为,“一国两制”可以,“一国两字”则不可。
港、澳在简繁之间与台湾同步,至少还有个习惯势力的影响作为借口,但大陆本身也搞“一国两字”就说不过去了。其实,大陆在文字改革过程中早就表明:推行简体字是为了实用和普及,目的并非要消灭繁体字。对于研究文史和古文字的工作人员,繁体字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所以大陆出版的大多数字典都是简繁共存,唯在日常应用中则不容许出现繁体字。
但自从改革开放后,有不少名家在题字时写一些繁体字,理由是简体字笔画少,不够漂亮。试想,如果把这样一首田园打油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用繁体大写写出,究竟何者漂亮?因此,所谓繁体字写起来比简体字漂亮的说法并不成立。同样,一些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将名号写成繁体,更有不少电影和电视的字幕也写成繁体,理由是为了向境外推广,这更有些牵强和没有必要了。因为改革开放后,前往大陆游览观光的台胞和侨胞已有成千上万,试问,有谁在大陆简体字环境中由于不认识而活不下去的?
汉字的由繁趋简及从左向右横向书写、排印,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例如过去一直是直排印刷的海外华文报纸,如今不是都改成从左向右横排印刷了吗?在美国的华文报纸中,《侨报》已率先采用简体字,相信早晚有一天,其他华文报纸也会如法炮制,不信可拭目以待。
笔者愿意借《侨报》的一角,呼吁各界慎重对待繁体字,除学术以外的繁简共存值得进一步研究。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