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午,浙江林学院“三农”研究会以及部分农林专业的学生干部,在校园里通过党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了解三中全会公报的详细内容以及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中新社发 陈胜伟 摄
|
10月13日中午,浙江林学院“三农”研究会以及部分农林专业的学生干部,在校园里通过党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了解三中全会公报的详细内容以及农村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中新社发 陈胜伟 摄
|
中新网10月14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4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依然落后,是改革开放政策最早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未竟事业,也是中国进步过程中的一大遗憾。如今,中共从全球化视角将此提到“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以政治的视角将此提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战略和重心将有明显调整,最终目标是整个社会的平衡、平稳发展。
社论摘录如下:
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肇始于农业改革,即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早已证明失败的人民公社制度被打破。这一改革试验是安徽省几位农民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下,冒着政治风险悄悄展开的。此后,在邓小平的首肯和支持下,“联产承包制”逐步在全国推行,最终形成了持续至今的改革开放局面。
那场农村改革不仅释放了中国社会中巨大的未开发潜能,历史性地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更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改善了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但可惜的是,在推行了数年之后,农业改革遇到瓶颈,改革开放政策的重心迅速转移到工业领域和沿海城市。尽管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中,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工业和城市的现代化相比极不协调。
本月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30年前农业改革的始发地——安徽小岗村,既是对改革开放政策源头的巡礼,更是对农村改革的未来方向进行政策性宣示。在与村民对话时,胡锦涛就长期备受关注的土地使用权问题,作出了明确的政治承诺,那就是允许土地“自由流转”。
这一提法随即在中国内外成为焦点话题,因为土地不仅是农民的最大利益之所系,而且也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社会动荡事件的主要根源之一。由于土地的使用权缺乏政策保障和法律;,官商利益集团就肆意占用和剥夺农民的土地。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越是凶猛,农民的利益就越是容易被践踏。中国农村地区的抗争事件之所以不断发生,农民与官商之间的对抗情绪之所以日趋激烈,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允许土地自由流转的最大意义,在于确认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拥有。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讨论了相关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虽然细节有待公布,但土地自由流转的政策势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表面上看,其意义只限于经济领域,但实际上也是一场政治改革。因为,虽然土地的自由流转还谈不上划归私有,但却能增强农民面对强势利益集团时的自我;つ芰Α
土地改革是中国“三农”改革的新突破口,是缩小城乡及贫富差距、求取社会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而中国当局的基本目标,是要在2020年使农村居民收入翻一番,并且全部消除赤贫人口。这是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但以中国农村地域之大、人口之多、底子之薄弱,这又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巨大工程。
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依然落后,是改革开放政策最早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未竟事业,也是中国进步过程中的一大遗憾。如今,中共从全球化视角将此提到“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以政治的视角将此提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战略和重心将有明显调整,最终目标是整个社会的平衡、平稳发展。
无论从发展现状还是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中国都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培养内部市场、扩大内部需求的转折点。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再次说明了这一点。正如中共在此次中央全会公报上所言,中国的农业基础确实“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也“最需要加快”。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