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李克强:建设东非交通走廊 搭建中非友好桥梁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5月14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4日文章指出,中国总理李克强以密集的外交日程、厚重的经贸大单以及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结束了“大规模”访非行程,对中国而言自然是“取得了丰硕成果”,李克强此访亲手拧紧了中非关系的螺丝;对非洲而言,新型的、升级版的中非关系必将为非洲的发展注入活力。
文章摘编如下:
李克强此访亲手揭开了蒙在非洲人眼前的纱布,使更多人看到了非洲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政治地位及外交模式。
首先,新型的中非关系继承并发展了中非之间的传统友谊,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援助,而更多体现在中非之间的双赢互利合作,促进非洲的发展。所以说,李克强访非、中非关系的升级,“合作”与“发展”应是突出的关键词。
非洲既是富饶的大陆,同时又是落后的大陆,两个完全悖反的现象长期吸引着世界也困扰着非洲。援助是需要的,但如果不与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援助就会像浇在沙漠上的一杯水。因此,中国总理在非盟总部的演讲中形象地提出了“461”中非合作框架,即坚持平等相待、团结互信、包容发展、创新合作等四项基本原则,推进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平台,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
再者,这一以合作与发展作为关键词的“升级版”的中非关系,对非洲而言非常重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西方国家对非洲政治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不得不正视这样的事实:非洲不再是法国或者英国的“后院”。毋庸讳言,这与二十多年来“中国进入非洲”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中国的“进入”,打破了西方对非洲一家独大的话语权,从而使非洲人重新找回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话语权。这对不断觉醒的非洲是有利的。正如一位非洲国家领导人所言:合作就是合作,不要对我们指手画脚。
中国人的“461”合作框架正是在充分理解并尊重非洲人想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它的高明之处是以平等的理念统摄合作。因此,中国人在非洲的成功也便不难理解。
进而,中国人带来的平等合作的理念对西方传统势力也起到平衡的作用,使其被迫考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非洲,在与非洲国家合作时被迫要考虑捆绑政治性要求是否还能被接受。因为中国的“进入”,也给非洲的“大市场”带来正常竞争的体制。
例如,中国提出帮助非盟建立快速反应部队。这件非洲想做而一直做不到的事,在一个平等合作的框架中提出来,自然为非洲人所乐见。西方媒体对此却大为惊讶,异口同声地使用了“新颖”一词来描述中国的这一“创意”。实际上法国人更了解非洲的和平与安全需求,但能想到和做到的基本停留在“出兵”、“干预”的层面。
正常的竞争将给非洲带来更多的关心,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预示着,想从非洲得到利益,也必须遵守正常竞争的规则。
法国前外长魏德林指出,从2000年到2011年,法国在南撒哈拉地区的市场份额从10.1%降至4.7%,而中国从1990年到2011年,在非洲大陆的市场份额从不足2%升至超过16%。分析这两种变化时,魏德林表示这说明了法国公司缺乏竞争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恰恰是这些很早就盘踞在非洲的公司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领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然后,忽然就被中国公司超越……
他的数据截至2011年,如果把时段放大到眼下的2014年,这些数据可能显得过时而保守。对照一下李克强访非时规划的数据: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将把与非洲的贸易额翻番,达到4000亿美元;对非洲直接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由此可见,魏德林的分析基本上是冷静客观的,应该对西方人有所启迪。
李克强访非圆满成功,中国人以务实平等的合作精神推动中非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与非洲,对世界的和谐与进步做出了贡献,也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有益的镜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