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3日刊文指出,美国波士顿爆炸案虽已尘埃落定,但是该案所造成的地缘政治影响却是巨大的,这影响着美国将会如何调配自身的战略资源,以及如何利用伊斯兰势力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文章摘编如下:
虽然事发多日,唯一生存的嫌犯也已落网,波士顿爆炸案继续是美国朝野关注的焦点。原因乃是此案是“9•11事件”之后美国本土上的首起恐怖袭击,尽管伤亡人数不高,对美国民众的心理冲击仍然巨大,尤其是偌大一个百万人口闹市,又是美国教育、科技、财经重镇,在区区两个嫌犯造成的安全恐惧下,居然被迫全城戒严数十个小时,行人、交通、教育、商业活动几乎一律停顿。这是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例。
“9•11事件”是外来的恐怖分子所为,而波士顿爆炸案却出于在美国长大受教育,并且完全融合于美国社会的内部极端分子,加重了这一恐怖案的冲击和政治效应,尤其是与美国日益激烈的党争纠结,完全可能影响美国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地缘战略。
“9•11事件”以后,美国政治上层的对外战略设想,大概可分两派。
在新保守主义怂恿下,共和党右翼是强调“意识形态”的“抓革命”派,把激进主义看成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不仅投入巨大的国家资源予以防范,还贸然在伊斯兰世界发动两场战争。
民主党和相当数量的知识精英则是“促生产”派,把亚洲尤其中国的经济力量看成是美国霸主地位的头号威胁。于是乎,奥巴马总统上台后,竭力与伊斯兰世界修好,而开始了向亚太地区的枢轴转向。
当然,两党也有各自国内政治利益考虑:美国资本利益是全球化的赢家,而中下层劳动力则是输家。此处不论。
如果说奥巴马的顺利连任强化了外交上的“促生产”路线,那么波士顿爆炸案再次彰显了极端主义对美国安全的威胁,激起社会惊惧。例如小布什总统图书馆近日落成,不少保守派论客借此颂扬“9•11之后布什保障了美国的国内安全”,影射波士顿爆炸案乃是奥巴马失职。
波士顿爆炸案的另一重要影响,是迫使美国对传统“以夷制夷”地缘战略的反思,尤其是借助伊斯兰力量来实现自身战略目的。
问题是,美国利用伊斯兰势力导致的“回爆(blowback)”,不妨解释为“回报”的双关语。从本•拉登领导的基地(卡伊达)组织到塔利班,无不是阿富汗“圣战”的衍生物。就是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尾大不掉,也得部分归功于华盛顿在两伊战争期间的大力支持。我上次已经指出,美国领导北约轰炸塞尔维亚,“解放科索沃”,也已经获得多次极端分子恐怖事件的“回爆”。
波士顿爆炸案后,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Rand Paul)公开质疑:来自车臣的嫌犯兄弟如何会获得美国的“政治庇护”?这位参议员显然不知道,车臣武装的“外交部长”艾哈迈多夫(Ilyas Akhmadov)不仅多次受邀到美国活动游说,后来也顺利获得美国的“政治庇护”。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最后批准艾哈迈多夫庇护申请的,正是波士顿的美国法官。
波士顿爆炸案之后,美国官方被迫披露,主要嫌犯其实在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都早有“案底”——来自俄罗斯政府的通报。美国政府对俄罗斯提供的准确情报的冷处理,充分显示华盛顿与车臣分离主义运动的暧昧关系。其他不说,艾哈迈多夫等人能够获得美国的政治庇护,“美国车臣和平委员会”(American Committee for Peace in Chechnya)起了很大作用。这个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包括了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前中情局局长詹姆斯•伍尔西等要人。
自食其果的“回爆”并不新鲜,但是华盛顿愈演愈烈的党争,使得来自极端分子的“回爆”上升为有重大杀伤力的内政题材。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被杀,便是共和党始终抓住不放的“外交灾难”,可能成为前任国务卿希拉里2016年总统梦的重大累赘。《纽约时报》评论奥巴马面对叙利亚内战上升到“化学武器”的两难处境,也是出于同样的顾虑。(于时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