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校长杨卫3月15日在教育部有关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通报了处理“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的最新进展: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风波暂告一段落,但反思仍需进行。其实很少有人注意到,此事件距离2007年1月1日施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才两年多。该《办
法》规定了对职称造假、剽窃科研成果、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记过,禁止一定时期申请、执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收缴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降职,解聘,辞退或开除等。
上述惩罚措施由轻到重、层次分明,不可谓不全,但规定出台之后短短两年,就有人明目张胆造假,为谋私利不惜以身试法,这说明在制度完善方面,对科研造假行为的防范、惩戒力度和范围仍需加强,以免出现漏网之鱼。在利害权衡上,学术惩戒制度要形成这样一种局面:造假者感到造假成本过高,最终望而却步。
如何遏制科研造假,上述措施是从法律和制度层面着眼,但这远远不够。良好学术环境的形成,法律制度是“硬”的框架,而道德修养是“软”的约束。要保证学术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必须提升学术道德,必须在学界形成强有力的道德自制力和约束力。少了道德的自持,仅有利害的考量,再严密的法律制度也可能行而不远。因而,学术道德的弘扬应是遏制学术造假的一个重要方面。
前不久,有关方面推荐了一批妇女宣传典型,其中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高铭。作为记者,我对这位女学者很感兴趣,但说明采访意图后,不想高铭却略带歉意地坚辞说,她有个原则,个人活动都不参加,中科院领导都知道她这个原则。介绍自己事迹,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礼遇。身为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中唯一的女指挥,高铭有被媒体追逐的亮点,更何况还有上级有关部门的推荐,何不顺水推舟。但高铭恳切地说,今后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不能浮躁、不能松气;我们每天都要啃硬骨头,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每一个人都需要默默地坚守,需要平和、淡定的心态;各行各业都在尽责,我只是做了自己的一份工作。
其实,不仅是高铭,在笔者采访嫦娥一号工程、奥运火炬、奥运安保工程时,接触了一批科研人员,他们不论职位高低,几乎都埋头攻关、多不善言辞。但为了探求最佳科研方案,他们也展开激烈的争论。尽管采访他们很困难,却可以明显感到,作为科研人员,他们以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为本分,以默默奉献为荣,能坐冷板凳。正是在这种浩然正气中,没有了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容身之地。
良好的学术风气是一种无形的杀毒剂,可以将学术造假扼杀在萌芽状态。学术上的好榜样多了,坏例子少了,久而久之,有关学术的那些规范就会成为学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指南。“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出现后,浙江大学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期望,在制度和道德的双重作用下,学术界能越来越风清月明。(如茵)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