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药学院论文剽窃事件发生后,处于风口浪尖的李连达院士抛出一个理由:自己在不同兼职机构中带有5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时间不够、精力不够。院士兼职过多,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3月16日《人民日报》)
“花瓶院士”当然应该受到严厉批评。可批评之余,我们更要深思和追问“花瓶院士”走俏背后的诸多问题。
院士学术道德考核机制过于软化。道德考核制度成为摆设,是不带电的高压线。一方面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财源滚滚的金色诱惑,院士们就会放大物欲,而扔掉道德信仰。院士走穴现象有增无减,院士道德滑坡、诚信流失继续加剧,学术空气日益变得浮躁而急功近利,与这种过于软化的考评制度关系密切。
为了“引进”、谋求项目资金,而不是为了推动学术发展,“院士”被炒作成为花瓶,成为学术空头支票。有关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花瓶制度”执迷不悟,才造成更多院士能得到更多兼职机会。
纠偏学术道德不妨建立院士退出机制,院士荣誉不能实行终身制,终身制会抑制院士学术创造的积极性和道德自律的精神慎独,而应建立流动机制和退出机制,对那些已经当选的院士,要建立阶段性考核机制,合格了可以继续当选院士,如果不合格,出现了道德滑坡,或者是学术能力停滞不前,就应该剥夺其院士称号。用竞争性激活院士的学术创造力和道德自重,“花瓶院士”现象就能大大避免。 (刘克梅)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