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都会成为两会热点,也都会有医药界委员反对这种指责,从而激起舆论争议:去年是有委员称“中国看病最不贵最不难”,今年有委员抱怨“看病难和贵是一种误导”。几位来自医药卫生界的委员称: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他们认为,应该对“看病难看病贵”给出定义,确立标准。(3月3日《华商报》)
其实,判断看病是不是很贵很难,是没有一个严格、清晰、可衡量的标准和定义的,它很大程度上在于公众日常就医中积累起的印象和感受,在于公道人心,在于一种普遍的舆论评价和集体感觉。贵和难本就是一种在对比形成的总体印象,评价权本就属于普罗大众,并没有标准可言。
公众有这种感觉,并非无理的抱怨或是偏见,而是有自己理性的判断依据。他们是通过将自己医疗消费的增长与工资增长相比,拿中国平均门诊费用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比,用人均医疗支出占人均收入的比例,还有将看个病的花费与自己的收入相比,得出“看病贵看病难”之评价的。正因为有这些数据对比,“看病贵看病难”不仅成为舆论普遍共识,新医改也正是以改变“看病贵和看病难”为出发点。
具体来说,以某个观点为例,“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长时间等待看病也是现实问题,非急症病人几个月看不上病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与国外相比,中国患者如果在当地就医并不算难”。现实情况是,国外大医院看病确实也很难,如果没有固定或熟悉的诊所或医生,很可能会被拒绝就诊或约到两周至几个月后,但人家有非常发达和完备的社区医院可供选择,可我们选择的余地却小得很,资源分配的不足使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让患者不敢就诊,只能往大医院挤。
作为医疗卫生界的政协委员,站在本行业利益的立场上说话可以理解,但也不能无视客观现实。
□曹林(北京 编辑)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骞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缃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