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天,剧烈降温、暴雪、沙尘、大风天气将席卷全国,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2℃以上,甚至超过14℃。全国已有26个省市发布寒潮预警信号。(12月5日《北京晨报》)
北风瑟瑟、天寒地冻,寒潮之下很多地方处在气温陡降中,而最受影响的莫过于弱势群体——低收入者、低;、失业者。当社会“;狈⑸,政府、民间慈善组织和其他公民团体能发挥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汶川大地震和其后的抢险救灾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在抗震救灾中,政府工作人员、志愿人员和广大公民一直不曾缺席,大规模、高密度地在灾区从事着抢险救援、民生救济、慈善看护等工作,这些行动成为政府救援力量的有力支持,充分展示了在灾难和;媲,公民社会顽强而坚韧的生机。
此次寒潮,同样需要政府与民间慈善共发力。政府第一时间出现在救助前线,可以体现“民众危难之际政府责无旁贷”的基本理念和施政措施。公共政策的干涉和政府责任的托底,是公民权利的制度救济。不过,在各类新闻中,我们除了见到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开始行动的报道外,甚少发现其他民间慈善组织乃至一切有行动能力的公民“行踪”。由此可见,激发民间慈善资源也不可缺席。
我们希望,在遭受寒潮的地区,服务于业主和居民的社区组织能积极募集捐款及收集救灾物资,各种行业组织、团体动员起来,向弱势群体运送保暖及其他生活物资,医疗救护、心理咨询和急救团体组织人员为民众提供服务,甚至网络社区、QQ群和博客圈也可以成为动员和联络全民慈善的平台。
对于一些公共治理和社会领域的问题,政府紧急干预不可少。比如,暖气供应市场化改革已经施行,那么对于支付不起市场化价格的低收入群体及其他群体,可否通过财政补贴渠道予以救助?某些低收入民众可能会在寒潮袭击下患病求诊,又面临医药费用高昂之难,可否出台临时关照举措?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政府本着公平原则和人道立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进行体恤和救济,成为民众基本权利与民生利益的最终守护者。
政府履行公共职责,出台及时有效的宏观决策与制度执行;民间慈善组织活跃于社会微观层面,将集体表达与组织化效率结合,从而展现出健全健康的社会本质——这就是一种内生的资源再分配机制和自我救助机制,是对所创造出的社会经济与精神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毕舸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