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网友在上海地铁二号线上拾到一个文件袋,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我们的某些‘公仆’的真实生活”,他在将材料寄到相关省纪委的同时,也在网络上公布了出来。由此导致这几日颇为轰动的“出国考察门”事件。江西新余“人力资源考察团”和“温州培训团”一起被曝光,前者11人13天花费35万,后者23人21天花费65万(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公费出国考察背后的那点猫腻,公众实质上已经不陌生了,不是有人大代表说过嘛:“公务员出国考察其实是一种变相福利!本」艽蠹叶加行睦碜急,但这次网友偶然拾获旅行社的“官员出国考察清单”,依然让公众震惊不小。这种震惊印证了一种“丑行”的无奈———事实居然和传说中的一模一样。
问题是,公众是头一次看到这样的“考察清单”,有关部门也是头一次吗?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拿到旅行社这样的“考察清单”,应该不难吧?
在江西新余,违规出国考察的11名成员已经受到了严厉的行政、纪律处分;而在温州,我们暂时听到的还是有关部门“考察赌城很合理”的狡辩。但是无论如何,得到组织批准的“违规出国考察”事实上都应该是“很合理”的,而不是“违规”的。关键问题只是这种“很合理”的出国考察本身是不是“合理”的?换句话说,纳税人要的处理,不是“谁出事谁倒霉”的处理,而是进一步深入的反腐思考,并引起制度安排上的疗救注意。
有网友写文章说:很想学习一下新余官员的“北美考察报告”。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种纯粹的讽刺,而是一种权利的追问:纳税人有没有权利知道出国考察的“公仆”都考察了些什么回来?他们出国考察的具体安排怎样?所有花费情况又怎样?谁批准了他们的出国考察?谁又承接了他们的出国考察?———所有的这些,纳税人是否享有知情的权利?
旅行社意外遗失、纳税人意外拾获的“考察清单”,无疑揭开的只是“出国考察腐败”的冰山一角,因此,我们不希望对“出国考察门”的调查,仅仅只是就事论事的个案处理。
我们更想知道的是:有多少出国考察是真正意义上富有成效的出国考察,而又有多少其实是变相的出国旅游?唯有举一反三地调查“出国考察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否则,就事论事的调查,无非只是对“运气”的调查和处理而已。既然被纳税人抓住现行的概率是如此之低,那么又何足为惧?(盛翔)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