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广东四会监狱服刑人员黎元江,在狱中获得了博士结业证书。这不仅是广东首位在狱中获得博士证书的服刑人员,也是整个监狱系统重视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缩影。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国监狱事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法治监狱基本形成,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服刑人员改造质量不断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为维护国家政权、保持社会安定、推进法治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监狱法将监狱明确定位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
30年来,我国监狱工作一直紧跟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而不断进步。1982年2月,《监狱、劳改队管教工作细则》、《犯人生活卫生管理办法》、《犯人守则》等先后出台,1990年《监管改造环境规范》、《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规章陆续制定,使监狱工作基本上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1994年12月29日,新中国历史上首部《监狱法》通过,明确了监狱工作宗旨、监狱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律地位,对监狱的刑罚执行、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等内容做出了具体规定,确立了监狱经费保障体系,并对罪犯权利作了明确规定。
《监狱法》是中国监狱法制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它与《刑法》、《刑事诉讼法》构造成了基本完善的刑事法律体系。为配合《监狱法》的实施,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及监狱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30余件。
《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十多年,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也是监狱执法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规范的“黄金时代”。十多年来,全国监狱不断健全执法工作的法律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近300所监狱完成布局调整
如果你有机会一睹布局调整后的监狱,你定会为调整后的监狱新貌所吸引,行走在监区内,整齐、明亮、干净的监舍、功能完善的服刑人员学习习艺场所和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布局……只是高耸的高墙和威严的武警告诉人们,这里是刑罚执行机关———监狱。
我国的监狱基本格局是建国初期形成的,一部分监狱是接收旧中国的老监狱,而多数则是新中国初创时期建起来的。它们大多建在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和荒漠地区,而且分布散、规模小,这种监狱布局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具有历史上的合理性。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这种监狱布局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监狱工作发展的需要:处于偏远地区的监狱,交通通讯不便,监管条件简陋,越来越不利于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改造。
监狱布局调整实施前的2001年,全国共有监狱708所,有些监狱自然环境恶劣,严重危及监狱的生存和安全稳定;地处偏远的监狱,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致使劳动改造缺乏稳定的生产场所和岗位,增加了监狱的不稳定因素和负担;监狱警察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子女就学就业困难,监狱办社会负担沉重,分散了有限的财力和警力,也影响了监狱职能的发挥。监狱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影响到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影响了改造质量的提高,严重制约了监狱工作新时期的改革发展。
为解决好监狱布局不合理、制约监狱工作发展的问题,国务院2001年做出了进行监狱布局调整的决定。截至目前,全国监狱布局调整累计完成投资近170亿元,有近300所监狱完成了调整任务,全国监狱关押能力由120万人增加到150万人。监狱布局日趋合理,许多监狱的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布局调整,监狱的执法环境和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监狱物防技防能力的提高,全国监狱系统各项安全指标连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促进了监狱执法环境的优化,提高了罪犯改造质量;促进了监狱职能的强化,减轻了监狱办社会负担,为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监狱体制改革强化刑罚执行职能
长期以来,我国监狱实行监企合一体制,生产收入与监狱经费直接挂钩,监狱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职能,监狱刑罚执行职能受到影响和弱化。进入新世纪以来,监狱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3年初,国务院决定启动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确定黑龙江等六省(市)为改革试点省份,之后又在辽宁等八个省区扩大试点。2004年,监狱体制改革被纳入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范畴进行全面部署。几年来,按照“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监狱体制改革目标,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通过监狱体制改革试点,我国监狱系统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新时期监狱管理和教育改造罪犯要求的新型监狱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完善刑罚执行制度,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经费由财政按标准拨款,监狱的监管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逐步得到健全。特别是监狱体制改革与布局调整相结合,逐步实现罪犯劳动由分散向集中、室外向室内转变,监狱的安全防范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建设得到加强,与改革试点前相比,罪犯脱逃率和狱内发案率均比试点前大幅下降。
在全额保障基础上,监狱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不再办社会,监狱和监狱企业按各自的规律运行,广大监狱的人民警察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再像过去那样花费主要时间和精力搞生产经营,而是致力于监管、教育、改造工作,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职责得到更好的履行。监狱把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依法完善监管改造工作机构和制度,增强管理改造、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的有效性,改造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5年来的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监狱工作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困难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新的监狱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2007年11月1日,国务院批准《司法部关于全面实行监狱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对全面实行监狱体制改革做出部署。2008年6月,司法部召开全国监狱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监狱体制改革正式全面铺开。
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管理现代化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监狱系统推进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肮テ揪橄衷诳靠萍,过去人盯人现在看视频,过去押送电话当家现在遣送卫星定位”,信息化应用给中国监狱带来巨大变化,许多只在国外电影中见到的场景,在中国监狱管理的实践中正在变为现实。
近年来,全国监狱系统重点开展了以网络互联互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狱政管理为主的应用系统建设,监狱管理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32个省(区、市)中有21个监狱管理局机关和三分之二的监狱建成局域网,有7个省(市)建立了省级指挥中心,
三分之二的监狱建成了视频监控系统,约60%的监狱开发了以罪犯数据库为主的应用系统。
2007年,司法部制定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标志着全国监狱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迈向整体推进的新时期。监狱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初步建立,对提高监管安全水平,减少冗余工作环节,优化监狱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间累计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千万余人
据统计,30年间,我国监狱共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千万余人,改好率保持在90%以上,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监狱积极探索改造的新方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管理、教育和劳动三大手段的整体改造功能,统筹考虑罪犯回归社会的需要,罪犯改造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07年底,获得各级文化毕业、结业证书的服刑人员累计484.23万余人次,其中获扫盲毕业证的19.15万人次,或大专以上毕业证的近5万人次,获得各类技术等级证书的累计452.02万余人次。数以百万计的服刑人员,经过监狱这所特殊学校的教育,改造了思想,矫正了恶习,提高了文化,学会了技能,从而自立于社会,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针对服刑人员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的情况,监狱系统普遍开展了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研制了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填补了我国专门针对罪犯心理特征量表的空白。目前,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8%以上,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监狱法》对监狱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具体要求,全国监狱系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警察管理的部门规章,努力提高警察执法业务素质。近年来,司法部先后制定了“三个绝对不能,四个绝对不允许”、“监狱人民警察六条禁令”等有关执法工作的要求,开展了监狱人民警察基本素质教育培训考试考核、监狱人民警察岗位练兵等一系列活动。近几年,全国监狱系统警察基本实现了三年轮训一次;近5年来,司法部及各地每年组织的各类专业性教育培训活动年平均达15000多期(次),每年平均有30余万人次接受各类专业培训。
通过几年的努力,监狱系统大专以上学历的警察占总数的比例由2002年底的65.37%上升到2006年底的85.24%,极大地优化了队伍的学历结构,提高了监狱人民警察的专业素质,为履行刑罚执行职能、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奠定了可靠的人才保证。(本报记者 柴黎)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