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
在肯定农村改革成绩的同时,的确也要看到未来深化改革的艰难。经初步梳理,我列出未来一个时期在农村改革方面需要重视的十二个问题。这些问题相互有关联,有的也不完全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这里分别把它们列出主要是方便讨论。
1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目标?
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很重要。怎么才算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我看最终标志是两个,一是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要接近城市居民的水平,二是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第一条,政府规定的“生产发展、生活富!闭庋礁鲂屡┐褰ㄉ枘勘昃退阌斜U狭;有了第二条,政府规定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态良好”这些公共目标也就有了保障。但在我国多半人口居住在农村的情形下,这两个基本条件的实现需要克服相当的困难。
克服这个难题的关键,我以为要在城市方面做文章,就是我最近几年总爱讲的,要实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
今后还应按照中央已经确定的方向继续深化改革。我看需要在两个方面有所加强,一是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适当再快一点,现在农村常住人口减少的速度是1.6%,转移的形式应该包括长久转移,而不是现在常见的候鸟式转移。二是要加大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但对资金的使用数量、结构以及支持目标的确要认真研究,要讲社会经济效益。做好这些工作也要深化改革。
实行积极的城市化政策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改革劳动管理体制,调节劳资关系,增加城市就业机会。三是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探索用“以土地换住房”和“以地租换保障”等多种途径解决农民进城的“门槛”问题。四是改革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祛除僵化的“设市标准”控制。
2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对农民收入问题稍有研究就可以发现,农民收入和他们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农民收入低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就业不充分。
我国耕地的保有量目标是18亿亩,而我国农户总数约2.4亿户,平均每户耕作面积大约7亩。在这些农户中,约20%的农户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畜产品、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他们因大体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年工资收入和投资收益,其家庭总收入可以接近城市平均水平。其余80%的农户主要从事粮食生产,来自农业的收入平均每户大约在3千—5千元。这些农民是穷人,他们不仅不会有较高的私人生活水准,也没有能力承接较高水准的公共服务。由这样一些农户构成的居民点———村庄,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能不能在户均7亩地上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来增加农民收入?非常难。良种、灌溉、化肥、除草剂和小型农业机械等技术是规模中性技术,但这些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产量进一步增加作出贡献的潜力已经不大,其显著作用是节约农民的劳动时间。从我们的调查看,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劳动节约技术。这种技术进步的综合效果是提高农民单位劳动时间的收入,从而增加农民的隐性失业;如果农民不能利用节约出的劳动时间从事其他工作,这种技术进步就不能增加农民收入。
能不能在户均7亩地上通过改造农业组织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也很难。农业生产的组织结构的进步在我国被冠以“农业产业化”这样一个说法,其实它是指建立在农业专业化基础上的农业经济的一体化。事实上,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后果仍然是让农民节约了总的生产时间,而不是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
3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前不久,一些媒体关于粮价、粮食;囊槁廴萌诵岢隽艘恢直鹧奈兜。
目前,粮食;娴谋平泄寺?我看没有。道理很简单,中国去年产粮1万亿斤出头,去掉其中的种子,人均占有粮食也在700斤左右。中国更有畜产品、水产品和其他替代粮食的产品,人均消费粮食充其量也就400斤左右,城里人平均消费粮食充其量不到200斤。中国粮食还有超过安全警戒线的储备水平。总体上看,中国粮食市场大体均衡是有保障的。中国政府和中国的流通基础设施完全可以应付局部发生的粮食供需的短期不平衡。
更深入地看,只要一个“比较静态分析”,就可以说明粮食供求的平衡问题。如果需求是刚性的,那么,供应能否满足,完全看我们能支付什么样的价格。资源约束越大,价格就越高。从实践看,对过去粮食生产的分析表明,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粮食价格,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当然,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特别是农业领域的国家投入,影响粮食生产的成本,从而影响粮食供给曲线。从目前的形势看,尽管我们为粮食生产付出很大代价,包括国家财政代价,也包括环境代价,我们还都可以承受,所以短期内不会有粮食;。
我们讲不存在粮食;,并不是希望政府强力打压粮食价格。相反,粮食价格涨一点也有好处。国际市场粮价高企,与我们国内粮价的差距如果太大,会刺激不法商人走私粮食出境。粮价高一点,能更有效地激励粮食增产。
●怎么才算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一是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要接近城市居民的水平,二是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适当再快一点,现在农村常住人口减少的速度是1.6%;转移的形式应包括长久转移,而不是候鸟式转移。
●中央这几年讲“适度规模经营”是很重要的。什么叫“适度”?我看是三点:技术的适度,社会经济关系上的适度,方法上的适度。
长期看,粮食问题会有一些麻烦。一是国际环境问题,二是国内的刚性需求增长问题。要防止用过高的价格来获得粮食,就要有技术创新,在供求平衡关系中把粮食“供给曲线”的位置降下来。这不仅要增加政府投入,还要有一个合理的资源定价机制,所以也要深化改革。
4如何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中央这几年讲“适度规模经营”是很重要的。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浪漫,当然也不要过于保守。目前条件下,最怕地方政府浪漫。农业生产当然要朝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中国农村地少人多,平均每个农户只有半公顷左右的土地。在这样的小块土地上耕作,大多数农民不可能富裕起来。这也是中国农民贫穷的原因所在。
什么叫“适度”?我看是三点:技术的适度,社会经济关系上的适度,方法上的适度。在中国现有技术之下,一家农户种植50亩大田农作物是没有问题的;更大规模的条件也是存在的。在社会经济关系上的“适度”,是一个变量,各地不大一样。在方法上的“适度”,是要强调农民的自愿,决不可“拉郎配”。
我最担心的是地方政府稀里糊涂地搞“股份制”。我认为,农业的规模经营不需要在种植环节上采取集体经营的方式,包括股份制的方式。
5转业农民如何能定居城市?
深化农村劳动力市场改革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加快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第二,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劳动力市场改革有利于实现更健康的城市化。我国各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冲动,这总体上看是好事。但是,新兴城区的人口容积率过小,是当前城市化的通病。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靠规划的科学化,二是要靠劳动力自由流动给城市政府形成一种压力。此外,因为劳动力市场的缺陷以及人口转移的障碍,致使我国一大部分已经是城市常住人口的所谓“农民工”及其家属不能真正在城市定居,而用做工收入不断在乡村建房或修房,建房后又基本不使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促进农村劳动要素的市场化,一个关键点是改革现行人口登记制度。人口登记制度改革要“以人为本”,着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保障公民的自由迁徙权利,为构造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提供条件。改革方案要体现社会公正、地方自主、高效运行和简化管理的原则。公安部早就有了设想,要将合法固定住所作为基本条件,确立户口迁移的依据,应该说是一种积极的改革思路。但直到现在,公安部的方案还没有正式出台。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