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政绩导向与官员的私利结合,导致某些地方官员在企业与普通民众发生利益纠纷的时候,站在企业一边。当民众无法接受偏颇的裁断的时候,又轻易地使用警力,一些群体性事件就是这样引发的。
7月19日,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一起警民冲突事件,造成40余名公安民警和10余名胶农在冲突中
受伤,2名胶农死亡。中共云南省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组织全省负责官员专题研讨该事件(据昨日新华社)。
云南省委、省政府调查发现,事件系孟连县部分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利益纠纷。这原本是十分正常的,社会运转过程中,民众之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
如果孟连县、普洱市政府能恪尽自己的职责,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的纠纷不难解决。当然,当地政府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遵守行政职业伦理:在纠纷的双方、乃至多方当事人之间保持公正立场,中立地进行裁决。假如能够这样,那不论最终的裁断结果是什么,相信当事人都是可以接受的。
可惜,正如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所说,孟连县个别官员与企业打得火热,有的在企业入股分红。原孟连县委书记胡文彬长期使用橡胶公司提供的豪华越野车。为给企业“保驾护航”,该县甚至将一家橡胶企业老板的儿子安排到企业所在乡镇担任主要领导。
因为丧失了其中立性,在胶农眼中,当地政府部门不可能在处理他们与橡胶企业的纠纷时保持公正。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同样的原因,孟连县也将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的利益纠纷,错误定性为农村恶势力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因而采取强硬措施处理,终于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恶果。
孟连事件的教训在于,地方政府如果不能在民众之间保持中立,如果不能平等地对待各个利益群体,尤其是在引人注目的利益冲突中不能公正行事,那么,地方政府的权威就会丧失,公信力就会流失,就此作出的公共政策,就不会被民众所认可。
孟连事件中,当地政府部门为什么会偏袒橡胶企业?官员享用企业供给的好处,应当是官员偏袒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当地官员偏袒企业的行为还有政绩导向的制度因素。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以当地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主要指标,在这种激励下,某些地方官员自然会倾向于采取“亲商”的政策。比如,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投资者。只要吸引来投资,就可以使本地GDP扩大,又能给政府直接带来税收。这样,一旦普通民众与企业发生冲突,地方官员很容易站在企业一边。民众维护自己权益的活动,也会被官员视为影响本地经济发展而予以压制。于是,民众与企业之间的纠纷,就演变成了民众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冲突。
正是政绩导向与官员的私利结合,导致某些地方官员在企业与普通民众发生利益纠纷的时候,站在企业一边。当民众无法接受偏颇的裁断的时候,又轻易地使用警力,一些群体性事件就是这样引发的。
古人云:无欲则刚。这不仅可以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原则,更可作为执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假如地方政府部门谨守自己的本分,以维护正义、以解决社会纠纷、利益冲突为己任,那就可以获得民众的信任,种种纠纷与利益冲突也就不难解决。假如地方政府本身成为利益的当事人,那民众之间的冲突终究会演变成部分民众与政府的冲突。怎样通过政绩导向的制度变革,约束地方政府回归自己的本分,乃是摆在执政党、政府及全社会面前的关键性挑战。
□秋风(北京 学者)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