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走鬼”问题终于有所突破——前天,《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审议稿交由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讨论,经过较大争议,最终确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跳蚤市场”等临时经营场所,引导流动商贩在规定时段内入场经营。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其一,它是对网络民意的空前尊重。这部《城管条例》首次采用了网络民调的“开门立法”方式,对“能否疏堵结合管理小商贩”这一网友最大的呼声,广州市人大也作出了积极回应。其二,它考虑到城市现实,并适度照顾到小商贩的生存状况。小商贩多属低收入群体,小本生意成为他们生活的依靠,加上很多市民也喜欢帮衬“走鬼摊”,有需求必有市场,既然如此,堵不如疏。
疏堵结合管理摊贩,这是城市管理理念在立法层面上的进步。管理城市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冷冰冰的“物”为本。尊重小贩的谋生权益与“保持市容整洁”之间如何平衡?这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之一,亦需精密考量。
用更宽广的眼光看,全世界不管是欠发达地区还是发达地区,“摊贩现象”普遍存在。对于生命力如此“顽强”的一种商业形态,如果一味只求以高压手段除之而后快,却无视现实、不讲策略,恐怕不是蛮干就是偏执。广州在这一问题上采取既务实、又讲求技巧的方式,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事实上,国内外不少城市在对待摊贩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上,均有可借鉴之处。一层境界是“化敌为友”。“猫鼠游戏”甚至“猫鼠冲突”之所以频频发生,很多时候就在于底层摊贩的谋生空间以“城市管理”之名遭到挤压。因此,缓解之道就是要适度给予摊贩们一些“空间”——武汉市青山区是老工业区,下岗工人集中,乱摆卖现象一度较严重,城市管理阻力较大,后来划出几条小街开设夜市,效果明显;广州市不久前举行的城管和摊贩的“猫鼠对话”,亦属改善二者关系的一次有益尝试。
另一层境界就是“变害为宝”。既然难以“灭绝”,不如因势利导,规范化、特色化,亦可能将其打造成城市文明的另一张名片——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中心有一条艺术风情街,全都是露天小摊,却成了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整洁严谨的东京都市街头,入夜时分亦有成排的管理规范的夜市和小食摊,别有一番风味,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前去“帮衬”。
城市应当整洁宜人,但不应有洁癖。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洁癖往往伴随“强迫症”症状,事实也证明只能是一厢情愿。社会管理亦是如此,过于超前和理想化的治理容易导致冲突。而适度的宽容有时反而能带来和谐。汉朝初期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发挥了其独特的历史作用。今天固然不能照搬古书,但顺应民意、因势利导的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当然,人大法规能否在行政层面得以贯彻执行,民意如何从网络走入现实,权利怎样从纸上进入实操,这将是一个更复杂、艰巨的过程。一方面,有关行政部门应尽快顺应时代发展,从管理思维转为服务思维;另一方面,人大也要加强督导,监督法律执行和落实。如是,方可将“良法”进行到底。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