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央视新闻调查播出后,引来了舆论关于汶川重建是否迁移异地的大讨论。而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主张原址重建、被称为“史上最牛专家”的张信宝教授。然而,从最近几日网友的评论来看,事件似乎“峰回路转”,有不少网友从刚开始对张信宝教授的炮轰,转变为对他的支持以及对该节目诱导性提问的质疑。(《新快报》7月16日)
质疑张信宝的大有人在,甚至不乏付之以激烈的文字。从普通逻辑来看,张信宝教授现场去得少,出言狂妄,叫人难以接受,很难讨公众喜欢。加之主持人柴静先入为主式地采访诱导,结果,张信宝教授变成了公众眼里顺理成章的“学霸”。在一个本当是纯粹学术问题的讨论面前,不管张信宝教授所得结论是否更具科学价值、事实求是,他的个人学术道德已经在公众心目中失了分,失去了公众支持的先机。但如果学术道德问题,最终左右了这次专家评议结果,这对已经经历了一次地震伤害的汶川而言,岂不更令人担忧?
事情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很难说是单纯的学术讨论了。从灾区群众“凑钱请专家来帐篷住上一晚”,到对专家是否亲历过现场的质疑——按照普通人想当然设置的种种道德标尺,去框算专家们的学术道德,已成为争论的最大看点。当职业道德超越学术问题成为关注热点,道德讨论便更加宽泛,以致连此档节目和主持人柴静,也没能逃过网友的质疑之声。
这倒让人想起另一件事来。去年,徐滇庆教授与牛刀因为深圳房价涨跌问题设赌,如今深圳房价出现明显回落迹象,但一开始徐教授并无登报道歉之意。谁知,此举竟惹得公众一阵唏嘘之声。最后虽然徐教授履行了诺言,但真正的问题——深圳房价——并没有在这场豪华赌局中得以深化。公众对学术道德的追问激情,早已掩盖了对真正学术问题的关注。
毫无疑问,学术道德可能影响学术结论,但衡量学术结论的根本原则却只有一条,那就是科学知识。超出这个范畴的任何标准,都会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可能满足了个人直观感觉,但对真正的学术结论毫无益处。既然汶川重建要以尊重学术为前提,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学术的标准去衡量专家的观点;谎灾,每位专家要想取信于人,必须基于现实,拿得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科学数据,比如历史背景,地质条件等,而不能简单地以学术道德标准,去界定一个学术范畴的问题。
对绝大多数并不精通专业学术的人而言,学术道德的判断远比专业性极强的学术水准判断要容易得多。事实上也是,很多人可能因为道德的原因,“厌”屋及乌,产生厌恶之感,从而难以听得进专家的建言。
不可否认,我们确应追求高尚的学术道德,治学要讲究学术道德,但事实也告诉我们,那些真正会见风使舵,满足公众感观需求的学者,其结论未必就一定尊重科学。而那些不顾公众普遍感受,极力推举逆耳之言的,却又往往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学术精神。当然,前提是这些逆耳之言必须有严格的科学依据,而不是无理取闹。顺便提及一点,作为普罗大众,也必须有包容专家学者不善修辞、不懂得如何顺应和讨好公众心理的雅量,这当是公众敬重学术原则的必备素质之一。(几又)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