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是烟台标志性景区,是烟台市名由来。它位于市区北端,三面环海,环境优美、景色迷人,面积45公顷,并拥有辽阔的海域。山、海、城、港联为一体的特色尽管唯此独有。
据史书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入侵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升烟,夜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称烟台。烟台山由此而得名,烟台市也是由此得名。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中英、中法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先后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十七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其周围临海街道旁边建立了领事馆、洋行等办事机构及众多的别墅。至20世纪30年代,烟台山及其周围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异国情调的近代建筑群体。1896年,学者林丙修登烟台山游览,见山下水域外国炮舰游弋,山上布满了各国领事馆,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赋诗言志,雕刻在巨大的“燕台石”上。诗曰:“崆峒距左,之罘横前,俯临渤海,镇接齐燕。吁嗟群夷,蚕而食焉,惟台岌岌,一石岿然。谁守此者,保有万年!”
烟台开埠以后,海上往来频繁,遂于1905年在烟台上上设置了灯塔,每当夜幕降临,灯火明灭,指引着夜航的船只,历经百余年它已经成为烟台山上的标志性建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烟台山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历经岁月的沧桑,烟台山见证了当年中国一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历史,同时也见证了烟台市的开埠文化。
烟台山上的近代建筑颇有特色,堪称近代建筑的宝库。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汇集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和见证,已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烟台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旅游路线:
烟台山石刻——烟台开埠陈列馆——烟台联合教堂旧址——烟台京剧蜡像馆——东海关职员宿舍旧址——中国钟表博物馆——中国民间艺术陈列馆——灯塔——抗日烈士纪念碑——古栾树——旗语杆——忠烈祠——烽火台——龙王庙——丹麦国家标志小美人鱼——丹麦领事馆旧址复原陈列——造化奇观——合璧石——一线天——连心桥——惹浪亭——百年冬青长廊——中国锁具博物馆——领事署路界碑——旅游购物中心。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