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救灾车队行进至四川绵竹某乡镇时,数十顶帐篷遭到当地人哄抢。事发情形的图片被放在网上后,引发大规模的愤怒声讨。日前,事件调查的结果呈现了更多内容:抢帐篷的20多人也是受灾群众,家中都遭受地震重创,并非是发国难财的剪径大盗。目前,警方已追回30多顶帐篷,并将调查报告公布在网络上,当事村民对造成的恶劣影响深表愧疚,并向志愿者方面道歉。
非常时期发生这样的事的确令人慨叹,如何选择评价的立场也是左右为难。强抢帐篷的民众无以蔽身,实际困难超过了自救能力。一方是确实受困,情非得已出此下策;一方是真心赈灾,却因哄抢一事产生失望。惩罚涉事者于心不忍,既往不咎又似有不甘。为化解矛盾,当地政府已采取包括调查在内的后续行动,尽力消弭受灾与赈灾双方的裂痕,希望外界对事件抱有同情之理解,希望得到宽容和原谅。
无论怎么看待抢帐篷事件,都不妨碍从事件背后透露出的信号。那就是在灾情不虚的前提下,哄抢者以极端的方式释放了他们急需救济的信息。他们墙倒屋塌,他们缺乏必要的物资遮挡风雨。这从侧面说明,他们是灾区救灾系统的空白点,相关的赈灾物资供应体系理应覆盖到他们。由此推断,赈灾财物的供需还没有实现百分百对接,灾区救难济困的秩序还有亟待完善的空间。
据民政部昨日披露的数据,汶川地震累计受灾人口达4550多万人。如此庞大的受灾人群分布在逾10万平方公里的山区,并且呈现出辗转和流动态势。政府要安排他们的吃住、医疗等基本生活需要,由此带来的物资需求相当惊人。民政部已向灾区下拨款物106亿元,其中帐篷约67万顶?上嘟嫌谠智男枨螅庑┰对恫还。绵竹出现强抢帐篷的个案应该不是偶然,赈灾的供应能力要提升。
以举国之力支援灾区被多次强调,而随着对口省份以更大财力、物力介入灾区,以及灾区更急迫的需求被各方付诸实施,赈灾的力度想必不用怀疑。不过,赈灾指挥系统最好能及时掌握灾区需求的动态变化,在保证总量的同时提高赈灾的有效供应,比如满足对奶粉等细分的需求,确保救灾供需在高位上的平衡。即便赈灾拨付体系已经庞大而复杂,却仍要对灾区民众的需求作出细致应对。
除了总量供应的充足,保证赈灾款及物资的有序流动,同样是检验赈灾是否完备的标准。救灾物资到达成都,仅仅是促成这一“流动”的开端。但即便到今天,它的秩序与效率仍旧受到各种障碍的遏制。灾区余震不绝,交通至今尚未顺畅,堰塞湖的威胁更令赈灾顿生变数。更现实的困难是,灾区基层组织受损严重,许多干部罹难,赈灾的组织性大打折扣,赈灾体系急需唤醒其神经末梢的效能。
假如能从抢帐篷事件所隐含的苦衷中吸取教训,未尝不是修正整个赈灾系统运转的好事。赈灾体系以最大的可能覆盖灾区民众,首要的即是对需求信息及时、全面的掌握,而这也是赈灾秩序得以有效展开的基本前提。绵竹的极端实例显示,赈灾体系在捕获零星的、或边缘灾区民众的需求上没有预想的那样好,两者之间急迫需要打破隔膜。保证每一个受灾者的请求都有回应,也是赈灾供需平衡的应有之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