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海公安消防救援队在四川映秀镇映秀湾发电厂的映电宾馆废墟里,发现有生命迹象。经过10个多小时的紧张营救,终于在18时15分将20岁的蒋雨航成功救出,他在废墟里存活了124个小时,其父母也在当日下午从贵州赶到现场。图为蒋雨航的父母和亲属随着救援队奔跑。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八日电 题:解读汶川大地震十大“关键词”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在有序、有力、有效地进行。从以下十个“关键词”中,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进入第七天的汶川大地震。
五·一二、汶川:这三个普通的数字与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地名合在一起,成为一场特大灾难的代名词——“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五十多年来损失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灾害。
总理:在世界聚焦的灾难中心,先期抵达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五天内辗转九次视察七地灾情,不仅为灾区赢得了救援的黄金时间,也使世人为之感动。这位六十六岁的老人以他身体力行的举动和感人肺腑的话语,树立了中国政府为民、亲民、爱民的形象。
救援:从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灾区房屋的坍塌和灾民的呼叫就在中国大地拉响了“救援”的警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危难时刻,炎黄子孙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仁爱”的传统美德。
徒步:这个平常得被人忽略的词被灾难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由于地震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所有通往重灾区的道路全部被毁,先期前往救援的官兵和医疗队伍几乎全是冒着生命危险徒步前往。解读这个词,我们感受到的是严重灾情带来的痛心和震惊,是中国政府和军队传递出的以人为本、救人为重的宗旨和信念,是救援人员夜以继日的劳累和艰辛。
抢:救援人员抢救生命、医护人员抢救伤者、工程人员抢修通讯、公路等连接灾区的“生命线”、媒体记者抢发新闻、铁道部发出“抢”字头的救灾物质专列······这场赈灾行动的使命感和紧迫性,被浓缩在这个争分夺秒的“抢”字中。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在去年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但在这场灾难中,它讲述的是生命的价值和对生命的责任。
感动:我们为深入灾区日夜操劳的总书记、总理感动、为官兵的争分夺秒、奋不顾身感动、为废墟中虚弱的笑脸感动、为孩子手中的那个小小储钱罐感动、为回乡探亲的民工扔在路旁的行李感动······这些感动连缀成废墟上的温情天空。
捐献:“你捐款了?”“我去献血了!闭饧妇浠俺晌笥阎渥罱绲某S铩U獬⊥蝗缙淅吹脑趾谢褡迥鄢梢桓龃蠹彝,亿万百姓的慷慨捐赠和无私奉献,成为托起灾难中国的另一只坚实臂膀。
次生灾害:与赈灾救援行动同时展开的,还有相关部门对疾病、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库泄漏等次生灾害的防范。中国政府的应急能力和机制全面经受了这次地震灾害的大考。
生命奇迹:当地震灾害渡过“黄金救援”的七十二小时后,废墟中的生命奇迹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令人欣慰的是,当时间已经过去一百二十小时后,仍有不少幸存者给关注灾区的人民带来一份欣喜——这种“生命奇!痹醋陨叩募崆亢鸵懔Α⒕仍叩牟恍赣肱,还有亿万民众的守望和希冀。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