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事件之后,“城管”再成抨击焦点。由于近几年城管冲突屡屡被媒体曝光,有人提出“废除”城管的激进建议。
对城管功过,应有冷静公允、追根溯源的评价,之后再论存废及长久解决之道。
首先应该看到,城管的出现体现了城市管理的进步。
1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法学专家、相关政府官员齐聚中央民族大学参加“综合行政执法学术研讨会”,会上的主导意见是,城管队伍存在很有价值。
有心人考证,1997年北京成立我国首支城管队伍,主要为解决当时“几十个大盖帽,管着一个小草帽,管来管去乱了套”、“有利一拥而上,无利一哄而散”的城市管理难局。
从实际效果来看,城管管了许多其他部门不愿管的事,而且还有明显成绩。比如,对“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清理,对夜间噪音扰民的商贩管理,对违章建筑的管理处罚等,他们绝不仅仅是抄没小摊小贩,而确实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
其次仔细考察,“城管冲突”屡屡发生,实际上是城市管理缺乏预见性、科学性、合理性所至,这不是“存废”城管所能解决的。
比如“天门事件”,起因于倾倒垃圾问题城管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从报道中可知,天门市没有正规的垃圾填埋场至少有两年了,元旦前后冲突就已经发生,那么两年中,天门为什么不早建一个正规的垃圾填埋?或早点调解城管与村民之间的冲突?
一线执法者承担了超出自身能力的责任,这个现象普遍存在。
比如最为人诟病的“城管驱赶小贩”现象,源于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不足。有时候,城市规划缺乏预见性,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建“自由市场”,满足市民和小商小贩的实际要求;有时侯,城市规划被开发商利益所左右,更改规划没有留出空地、绿地、商业门脸等公共空间;有时候,则是城市的领导好大喜功,盲目向发达国家看齐追求“整洁”,伤害了群众利益;在另一些比如“违章建筑”的问题上,原因还包括少数市民守法意识的不足,等等。
换句话说,“城管”这支自称“擦屁股”的队伍,要面对、解决的问题,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能力范畴。硬要他们去解决,只有依靠强制手段,最后上下受气,成为被“妖魔化”的一群人。
甚至少数城管简单粗暴,素质低下,也不是其个人的原因。解决之道,在于城市政府加强培训、严把入口,选拔高素质人群去行使公共权力。
谁的孩子谁抱。减少城管冲突,还是要从提高城市总体规划水平、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市民法律意识,尤其是提高各级政府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上去着手,而不能简单地将一支队伍“妖魔化”。
城管以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妖魔化”的职业群体,并已经有了被“妖魔化”的苗头,比如教师、医生、警察、律师等。对他们的“妖魔化”,投射了部分人因理想与现实落差产生的“迁怒”心态,容易造成不同社会群体的对立,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社会的健康成长。
对此,根本的办法,依然是冷静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从源头上入手,建设性地解决问题。(文/董瑞丰)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