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英国首相布朗携夫人萨拉·布朗(前左一)以及英国著名女运动员、雅典奥运会冠军凯莉·霍尔姆斯(右二)等,参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图为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右一)介绍“鸟巢”的情况。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1月19日,英国首相布朗携夫人萨拉·布朗(前左一)以及英国著名女运动员、雅典奥运会冠军凯莉·霍尔姆斯(右二)等,参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图为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右一)介绍“鸟巢”的情况。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
中新网1月21日电 美国《侨报》1月19日发表题为《北京奥运:责难中前行》的评论文章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在“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理念下, 世界民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能够成为一届最成功的奥林匹克盛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也将带动中国的政治、经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更快地融入国际社会。但更多地则是更好地促进西方了解中国, 促进国际和平。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一些以奥运为借口的流言蜚语也越来越多,其间不乏一些丑化、妖魔化甚至政治化北京奥运的信息。这些被扭曲的负面信息给身处风暴中心的中国带来了巨大挑战。
去年2月,自诩“关注达尔富尔人道;疃摇钡穆砣钊菔访芩寡г何难Ы淌诶镂, 曾在个人网站发表公开信,要求国际奥委会向中国施压, 明目张胆地叫嚣“现在到了开始羞辱中国的时候了”。
此后, 非难北京奥运似乎成了“时髦”。日本右翼政客中川昭一、法国总统候选人贝鲁,在去年3月份纷纷出于不同目的叫嚷“抵制北京奥运会”;去年3月28日,好莱坞影星米亚·法罗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就达尔富尔问题指责中国,并号召通过抵制北京奥运会,向中国施加压力。一个月后,米亚·法罗在白宫前的集会上继续指责中国,声言“绝不能让奥运正常进行”;去年5月, 108位美国国会众议员发表抗议信, 暗示除非中国改变对苏丹政策, 否则北京奥运会可能变成“中国形象的灾难”;去年8月6日, 美国国会众议院收到两份呼吁抵制北京奥运的提案,指责中国“侵犯人权和民主自由”,“支持苏丹和朝鲜政权”。
同时, 西方媒体还散布各种不着边际、匪夷所思的谣言。有报道称,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去年曾表示, 如果北京空气质量太糟糕,一些耐力比赛的奥运项目可能要延期。事后, 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特意澄清, 称媒体的说法有误读。
还有媒体诬称,北京奥运会期间将禁止外国游客带入《圣经》, 去年11月 《华盛顿邮报》诬报“报道北京奥运的外国记者已进入中国政府的追踪名单”。
少数西方媒体如此蓄意造谣,一方面是抓住了中国人重视奥运会的心理,另一方面, 一小撮国际反华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成功举办盛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方媒体至今无法摆脱沙文主义思维。
那些见不得中国强大、容不下中华民族振兴的反华势力, 不愿意面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不愿意承认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渠道发出种种不和谐之音, 并借助有着强烈沙文主义倾向的媒体制造话题、散布谣言, 把北京奥运政治化,意图干扰奥运会的筹备, 妄图借此向中国施压, 在外交领域牵制中国。
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全世界人民包括西方媒体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但一些西方媒体始终没有摆脱自鸦片战争以来所形成的固有、狭隘的白人优越感,以及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仍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进而诬陷中国、仇视中国、攻击中国。
这些西方媒体的惯有技俩皆表现出同样的模式:凡是与中国有关的事情, 不论其是非黑白,真相如何, 他们总是挖空心思地予以丑化、妖魔化、政治化, 归根到底,是旧思维在作祟。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捎捎诎略吮热钅烤蟛糠衷醋晕鞣教逵,因此国际奥委会成员中西方人占主导地位;奥运会举办国也是西方国家居多。于是, 有西方人固执地认为,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不可能在奥运会上获得成绩,“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称号将永远戴在中国人头上。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中国政府一直把增强民众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中国的体育运动随着国家的发展取得了快速进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队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从此中国体育开始走向世界。近几年来, 随着申奥成功, 中国再度兴起了体育热潮。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 金牌总数(32 枚)世界第二的事实向世界证明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 中国人早已不是“东亚病夫”。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盛会, 也是增进国际友谊、加强民族交流的文化盛会。借助奥运平台, 世界人民逐渐将目光聚焦到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东方,而中华民族也正抓住机会向世界展示其灿烂文化、30年开放改革的成就以及中国人热爱和平的信念,让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辉煌历史、人物风情和时代风貌。
门票销售、开闭幕式排练、火炬接力传递路线公布、“好运北京”赛事全面展开……北京奥运会迄今已凝聚了充足的力量,今年8月8日开幕的盛会轮廓已隐约可见。
击碎流言的最好武器,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相信,在“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理念下, 世界民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能够成为一届最成功的奥林匹克盛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也将带动中国的政治、经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更快地融入国际社会。但更多地则是更好地促进西方了解中国, 促进国际和平。(黄克锵)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