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动机
跨入2008年之初,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的博客又引起一场波澜。
在一篇题为《外来文化的碰撞》的博文中,他“自揭家丑”,详细讲述了自己向一位外商登门道歉的事。网友点击量达二十多万。
被称作“博客书记”,张新实如何看待博客和工作的关系?作为仇和的继任者,张新实有怎样的施政风格?近日,张新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我不是给宿迁抹黑”
张新实 57岁,江苏南京市人,2002年起与仇和搭档,任宿迁市长。2006年,仇和离职履新,张新实任宿迁市委书记。
博客中“自揭家丑”,向外商登门道歉,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再度引起关注。1月7日上午,张新实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腰板挺得笔直,一副金属边眼镜,看上去正如一位接触过他的学者所说,像个“儒将”。
提到博客的事,张新实一挥手,笑眯眯地说:“今天,有问必答”。
说博客
“你们不要非让我互动”
新京报:最近你的博客又引起很多关注……(注:张新实在博客中提到,一位外商给他写信主要反映三件事:一是请改进工业用水的供应;二是请有效管理基层“官员”,要求应有的礼节;三是官员不经过厂长同意不能随意进入工厂喊人出去。事后,张新实特地登门道歉。)
张新实(以下简称“张”):(打断问话)你们老是说博客,博客,它只是个工作方法,(你们)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讲的外来文化的碰撞,记者(起标题时)找个亮点,网站也找了个亮点,叫《宿迁市委书记自揭家丑》,就是说我们丑得不得了,干部素质就不行。
不能这样看问题,你这样一炒,是把我放在火上烤,人家说我给宿迁抹黑。我不是抹黑,宿迁的投资软环境已经到了体贴入微的程度,这不是好事吗?网上这么一炒,不是又搞偏了吗?
新京报:实际上,网上大部分评论是赞扬。
张:我这个人,眼里揉不进沙子,只要看到有人说宿迁不好,我心里就很生气。我们本来就很好(笑),不过,要做得更好。结果,变成倒过来说,这个不行。
新京报:经过这一年多,你的博客是否已成为一个民意平台了?
张:一定意义上是,但不是全部。我们不一定以这个为主要方法,传统的方法多年来证实也是行之有效的。只不过是我们意识到了可以有博客,事件做出来了,效果也是好的,那我们在宿迁范围内就用了。我不能评论别人愿不愿用,是不是要推广。
新京报:你对反映问题的跟帖如何对待?
张:我看了,但不回帖。因为我没经过调查,有的重要的,我会转给有关部门去处理。
新京报:这些反映的问题有正式、固定的解决渠道吗?
张:宿迁网上的咨询投诉,我们要求各个部门都要看,都要回答,还给回答问题满意度打分。
但你们不要非让我互动,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和你们互动啊。这是我了解民意的窗口,不是解决问题的。
而且我不希望这个变成主渠道,那我这么多部门干什么,都盯着我市委书记一个人干这个事,那不是用了零件,丢了机械?干吗把我一个人拎出来,放在火上烤(笑)。
说跟帖
“组织大家跟帖也没什么”
新京报:“一把手”的一篇博文,引起的影响可能不是本人所能预料的。听说你发过一篇关于教育的博客文章,当时就掀起了在教育系统的一个大讨论?
张:有印象。
新京报:我了解的情况是,下面有个层层分解任务的过程,组织大家跟帖讨论。
张:这个我不知道。这样子做也没什么,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很多老师都说读了这篇文章,感到当教师光荣,责任很重大。说实话,学一下,是很有好处的。
新京报:你觉得用这种方式,是不是把公权力延伸到了本应该限定的范围内?
张:没有,公权怎么会限制,组织发动,大家提高思想认识,这是公权应该起作用的地方。
新京报:你在博客里还写了观看《色戒》、《投名状》的观后感。
张:那是偶尔为之。我过去很爱文学,也很能写作,但是当市委书记以后就变成官样文章,遵命文学了(笑)。
新京报:你认为官员博客和普通公民的博客有什么不同?
张:最大的不同是你有政务背景,不能随便说。有人说我这不叫博客,那是你们说的,我有我的分寸,不是这么认为。有人说博客就是思想的裸奔,要暴露隐私,那是老徐他们干的事。我们官员是有身份的,讲话要负责任的,讲话要对社会,这个地区,对党中央方针政策负责。
说招商
自己的招商任务也没完成
新京报:1月6日宿迁市委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报告中,你用了很多数字。你怎么理解数字和政绩的关系呢?
张:对。今天他们数了一下,我的报告用了一百多个数字,还不包括多媒体上的数字。
很多记者说,官员讲数字就是显现自己,就是政绩工程。不是这回事,数字最有说服力。我们并不强调GDP怎么样,我最重视的是富民强市这些。
讲数字怎么啦?数字我干出来了,为什么不能宣扬,它可以坚定信心啊,证明我行,宿迁投资环境好。没这么多投资者,怎么有这么好的数字呢?我们都是实在干事,不是喊口号。
新京报:宿迁经验可以复制吗?
张:有些手段,是不同阶段、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而采取的,我们也不希望把它变成大家共有的东西,那不是要搞得鸡飞狗跳,群起而攻之了?
新京报:你在大会上说了两句话:顶住压力,不怕舆论。你感觉到哪些压力了?
张:我们是哀兵必胜,老靠省里转移支付,那也是其他市的包袱嘛。所以,宿迁的发展,其他市有意见,但基本上是赞成的,我们不是“等靠要”,不是扶不起的阿斗,我们用明显的事迹来证明我们能,我们行。
现在宿迁是干起来了,回头看,有些办法可能是超常规的,有些可能是特殊时期的手段,但你一定要看到最终的结果。
新京报:你提到过,有官员跟你抱怨,说应该把招商引资的任务交给专业的部门做。今年因为没完成招商任务而受罚的也是宗教局等距离“商业”有些远的部门。
张:招商引资不只是引来客商,作为“帮办”,能够介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增强自己发展经济的本领,你将来用到本职工作上都有意义。因为全党工作的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不是分享财富,也不仅仅是社会公共管理。
可以说,没有与经济建设无关的部门,没有分内、分外的说法。作为欠发达地区,仅靠少数人招商,不会后发快进,不会这么快。
新京报:你本人今年招商引资的任务也没完成吧,会扣多少钱?
张:每个人的准备金是2000块,我完成85%的任务,只能拿85%。
说仇和
“他压力大时总会跟我谈”
新京报:有人认为,你在任期间做的事,并不像原来的市委书记仇和的成绩那么直观。
张:宿迁三届市委、市政府,我都经历过。一届市委的时候,我是高速公路总指挥,交通是我主抓的,但成绩都要归功于集体领导。当然,每届市委总是有个牵头人。
新京报:你说过三届领导发展思路一脉相承,这怎么来理解?
张:我们的事业是一届一届的,一直有一个延续。首先是一个还欠账、打基础、务实的这个阶段。
然后是解放思想,是我们加快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比如说,我们在经济发展当中,采取的一些强制、强力的行政推动。
前面做的这些工作,打下的这个基础,如果到我们这个阶段,还不能让老百姓创业致富,还干不上去,就说明我们无能,就说明我们这段工作没有延续下来。
新京报:仇和到宿迁之初,就引起很大争议。那个时候,你对他的一些做法有没有质疑过?
张:没有,我说实话。因为我在市里工作我知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为什么搞教育卫生改革?我做常务副市长时,工资都发不出来,你怎么能拿钱来投入学校,投入医院嘛。而且机制也不活,你投入越多,包袱越大。当时市委的领导都支持仇和,必须干下去,我作为市委班子里的一员,也是非常支持。
我跟你讲,他压力大的时候总会跟我谈,我会支持他,所以我们两人的关系相当好,关键的时候就是支持。
说管理
“你实行人治,省委同意吗?”
新京报:“铁腕书记”仇和在路上看到有人翻越护拦,会开车去追那人。而你看到有人随地吐痰,却是上博客呼吁。这是因为做事风格不同吗?
张:首先我不承认是风格的差异。工作中,可能是强硬强势和柔软细致要交替使用,该采取强势手段时就要强势,但我抓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不需要这么强势。
强势,你先得把它规定好,你说我召集大家开个大会,让一万人来,毕竟也只有一万受众,但网上有几万几十万人跟帖。人家说,你市委书记是不是炒作,要求大家都跟帖?我站出来说,我就是!但只要你跟帖,肯定能受到一次教育。
新京报:虽然你个性比较温和,但是也用一些比较铁腕的手段?
张:对,强势发动,强力推进,这点没有犹豫的。
新京报:这是你一惯的作风,还是因为这个领导班子在一起互相影响?
张:也是影响,也是一惯的作风。我当时到宿迁来,首先是修路,我甚至能把一些大型工程队赶回去,因为它质量不好。
新京报:你认为法治和人治之间,有没有界限,是不是人治是不能碰的?
张:我讲过,这只是个性化管理。在中国,你实行人治,省委同意吗?中央同意吗?任何工作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省委的要求,如果实行人治,马上就会出问题,只不过有一点个性特色罢了。
新京报:中国县市这一级,政治上显现出比较突出的“一把手”个人特色。你怎么看?
张:决策都是民主集中形成的,大家都是集体中的一员,一把手只不过是集体的代表! (相丽丽)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