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举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笔试,全国64万名考生参加了考试。此前,全国通过报名资格审核的报考者高达80万人,报考与计划录取比例(竞争比例)平均为60比1,其中最热门职位的竞争比例高达3592比1。
据统计,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和平均竞争比例分别为31万和37.3比1、50万和48.6比1、74.2万和50比1,再联系2008年的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几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在逐年递增,竞争比例在逐年提高,竞争的激烈程度在逐年加大。在许多省市举行的公务员招考中,也出现了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不相上下的火爆局面。
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首先让人感到些许欣慰。因为竞争比例提高,竞争程度日渐激烈,有利于国家通过公开、公平的渠道,在更广泛的人群中选拔优秀人才,百里挑一、优中选优的结果,有利于为公务员队伍充实新鲜、健康的血液,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务员素质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考试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相应地,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依法履行公职的意识和工作能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水平、形象和声望,使政府的施政行为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此基础上,国家为公务员提供更加优厚的从业保障和福利待遇,包括今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行“高薪养廉”、公职人员财产公示公开等廉政制度,也具有了更加充分的理由。
然而毋庸讳言,公务员考试的热度连续几年居高不下,也让人不无忧虑。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尽管公务员的薪金收入、福利待遇、社会地位都处于中等偏上的体面水平,但人们对公务员职位的竞争,很少发展到炙手可热“高烧不退”的地步。相反,这些国家的大批有能力、有追求的优秀人才,都相信“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当总统不如当推销员”,往往把企业经营、金融保险、社会服务或非政府组织作为事业的首选。以此观之,我们有这么多人才都把理想目标锁定在公务员职位上,只能说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发育的水平还很低,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氛围还有待时日。
同时,公务员职位受到公众的热烈追捧,势必进一步强化中国社会结构中业已存在的“官本位”取向!肮俦疚弧鼻康饕怨傥荆ü俣来,官位不但成为决定权力配置和利益分享的唯一标准,甚至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官本位”的强力导向之下,众多社会成员为获得当官的资格,先是千军万马过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接下来又千方百计追求仕途上的步步高升,各种跑官要官的“潜规则”、买官卖官的腐败伎俩很可能愈演愈烈,社会风气将受到更大的毒害。
再次,“官本位”取向因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而不断强化,还将使公务员群体在社会上成为越来越强势的一个群体,这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并非一个好消息。公务员群体越来越强势,其主导改革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大,这将导致包括普通人、农民及一些弱势群体在内的其他群体,参与改革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在改革中拥有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小。久而久之,强势群体将在改革中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利益,其他一些群体则不可避免要为改革承担越来越大的成本,从而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大力弱化“官本位”取向,扩大工人、农民等群体参与改革的空间,增强改革的普惠性,缓解社会的强弱分化,当前亟须按照十七大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项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机制,使公务员群体回归其社会本位,使社会成员对公务员职位的竞争回归到正常水平。有朝一日,当公务员考试降温为一种普通的职业考试之时,中国改革就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