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针对发生在重庆家乐福沙坪坝店的踩踏事故,《新京报》发表社论,指出有必要制定专门针对涉及人员密集场所的法律法规。
制定法律法规自然有必要,但是报道中披露的细节,也同样值得关注和警惕。
当时虽然有商场保安声嘶力竭喊着维持秩序,但没起作用,插队的人使劲往里拥挤。虽然前面有人摔倒了,但后面的人却依然向前冲,以至于后来更多的人被踩踏。尤其是后来知道出了人命,里面的人依旧在抢购油。看到这样的描述,除了一声叹息,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如果说,电影《泰坦尼克号》里面那些男人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井然有序和绅士风度,还是艺术加工,那么,“9·11”事件则让人们看到了真实而感人的画面:人们大多紧张而有序地沿着楼梯向下奔跑,人群中甚至还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和残障人士先行,大部分人由此而成功撤出。相比之下,我们在各种突发性事件面前的表现,确实令人汗颜。
在各种灾难尤其是突发性灾难面前,人们确实容易惊慌,但这可以通过应急训练加以纠正和弥补。实践证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进行一定的防火、防水以及其他相关训练,人们往往能够从中获得较为实用的应对经验,从而提高应对能力。也正因如此,国外大多数中小学开设了专门的安全训练课程。生活实际也已证明,他们的孩子对各种灾难的观念意识、应对能力,比我们的孩子明显高许多。
如果我们能进行公民应急课程的教学和日常训练,积累一定的应急经验和应急能力,那么,在各种突发性的事件面前,或许就能更多地做到井然有序,各种不必要的损失也有望减少乃至避免了。(作者:阮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