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七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研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七日下午向媒体发布信息说,“嫦娥一号”卫星是该院今年连续成功发射的第七颗卫星,其成功绕月飞行,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向深空探测迈出第一步,也推动中国空间技术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这些突破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首次采用大角度机械扫描天线——S波段定向天线。研制人员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保证“嫦娥一号”卫星在距离地球四十万公里远的太空,仍能很好建立星地间数传与测控信号的无线通信链路,为卫星圆满完成运行与科学探测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首次使用紫外月球敏感器。红外地球敏感器在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应用非常普遍,但这种敏感器并不能应用于月球探测任务,因为月球不具有稳定的红外辐射,所以研制人员研制出紫外敏感器来作为“嫦娥一号”的“眼睛”观察月球。紫外月球敏感器是一种成像式姿态敏感器,可以确定对月俯仰、滚动姿态。
——首次设计出卫星奔月轨道。在“嫦娥一号”轨道设计过程中,科研人员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最终设计出一条使“嫦娥一号”卫星奔月飞行所需能量最少、发射和变轨过程风险最低的轨道,整个飞行需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环月工作轨道等几个阶段,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和今后的深空探测轨道设计积累了经验。
——研制出适应地月复杂热环境的整星热控制分系统!版隙鹨缓拧蔽佬窃诒荚录盎吩鹿讨校占浠肪程跫浠缌,轨道环境复杂,还将受到月食影响;诖耍蒲腥嗽蔽版隙鹨缓拧蔽佬茄兄瞥鲆惶啄芡笔视Φ卦伦坪驮虑蚧肪车奈驴叵低,使卫星在热的时候能够散热,寒冷环境下又能够保证卫星温度,月食时“嫦娥一号”需经历长达五小时的寒冷环境,热控制分系统采用导热管和相变热管技术,可以把发热量大的仪器的热量传导到不发热的仪器上,让热量在导管内部循环流动,以保证卫星所有仪器温度处于正常工作范围内。
——测控分系统采用的S波段测控全向天线较以往卫星天线指标有很大提高。研制人员经过理论分析、系统仿真、单元天线测试、辐射模拟星测试等工作,使“嫦娥一号”全向天线指标满足工程总体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