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人们注意到:对重大理论创新的把握是十七大的一大特点。中国29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理论创新的历史。那么,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阐发又有哪些新亮点?
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主办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等单位的社会科学专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亮点展开探讨。
特色理论的创新阐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两个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一是对于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深刻的阐述;二是全面系统地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明确的科学定位,阐释了其深刻的背景,精神实质和内涵。此外,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观点——
比如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第一次全面系统科学地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质和目的;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历史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经验;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等等。
冷溶认为,今后20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未来5年是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应对经济全球化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内又是矛盾凸显期,因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宣誓。
文化建设的新定位
过去我们的文件都是把科技、教育、文化作为三位一体来讲的。十七大报告专门用第七部分,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什么呢?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在发言中说,这说明我们初步实现小康后,文化建设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地位。(科技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第一条就是讲自主创新。教育放在“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里,也是在第一条就讲优先发展教育。这说明科技、教育仍是非常重要的,也都是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的。)
袁贵仁认为,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这十分重要。一个开放的社会存在多元价值文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一定要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才能达成社会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教授指出,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它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不是一个高素质的文明的民族,因而,更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否可持续发展。
特色理论的三个新概括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教授认为:十七大报告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新的概括——
完整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闭飧龈爬ū砻魉且桓鲆宦鱿喑杏钟胧本憬目蒲逑,阐明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之间的关系,指明它们共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准确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就是说,从实践上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理论上说,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这个概括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指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即: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概括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实际的关系,指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田亦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