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分组审议行政强制法等草案。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应松年就该草案的相关问题,接受本报专访。
“行政强制法制定时间太长”
新京报:一次审议的时候,有些看法认为公民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再强调给予行政机关强制权力,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会更紧张,建议暂缓。你怎么看?
应:某种意义上说,行政强制法就是规范行政权力的,就是行政强制在中国哪些事情可以,哪些事情不可以,要通过什么样的程序。目前看,十分需要这部法律。比如大量的上访,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涉及到这个(行政强制)。
在实际中,行政强制方面还不规范,需要有部法来理一理。行政机关有多大权力,必须给的权力要给,但是给了权也要有程序上的规定,不能给的,也要在法律上说清楚。
新京报:草案从一审到二审,经历了差不多2年。
应:对,我觉得时间太长了。要使政府变成一个服务型政府,行政强制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新京报:二审稿规定行政强制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意义在哪里?
应:这个修改挺好的。行政强制作为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不能说目的是重要的,就不论用什么手段都可以。不择手段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不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怎么控制住手段,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地方不宜设定行政强制权”
新京报:草案十二条对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设定行政强制进行了规定,你怎么看?
应:我认为最好不要授予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强制的权力。如果一定要授予,可不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地方性法规如果要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应该报全国人大常委会,让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一个特例来批,这样可能慎重点。虽然目前看,地方性法规只有查封和扣押两项权力,也是不小的权力。
新京报:能预期这部法律的出台吗?
应:很可能今年出不了了,得等到明年了。(记者 杨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