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越:一个中国媒体人的坚守
在日13年,可越用自己的努力为中日之间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
可越的姥爷——司马桑顿曾是中国媒体驻日特派记者,35年前,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中日关系的大转折。35年后,作为一个媒体人,可越追寻着祖辈的足迹,用镜头记录着她看到的日本。
13年来,可越一直处在中日关系的风口浪尖。她经历了恐惧、愤怒,也练就了沉稳和宽容。
“中国没有反日教育”
中国爆发抗议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时,日本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报道。那段时间,经常有人问可越:“你们中国是不是一直在进行反日教育?”可越总是坚定地回答:“没有!
可越祖籍黑龙江,长辈们大都亲历了日军侵略东北三省的时代?稍降睦牙鸭以淳驮诳谷崭莸。姥爷还是一名积极的抗日分子,后来在哈尔滨日报社做记者,曾经被日本军队抓起来。到日本工作后,可越的姥爷还经常和日本人谈起当时被关在牢房的遭遇!叭毡救嗣袷呛玫,但是从老一辈讲述的故事中,能感到他们对日本的复杂感情。历史课上也学到了关于侵略战争的史实!笨稍交匾涞。
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流行日本电视剧,可越就是在看了《东京爱情故事》后开始向往东京的!拔揖醯梦颐枪曳堑桓恪慈战逃,而是在搞了解日本的教育啊。邦交正;岳,中国政府一直教育国民要区别战争发动者和普通的日本国民,后者也是受害者。对我来说,日本侵略过我们的国家,我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双重感情!
用DV传递真实的声音
到了日本后,可越对日本又有了新的感受!熬撕芏嗍楸局忻挥行垂拿。我感受到的是全新的、立体的日本,既不像电视中描写得那么可爱,又不像战争片中讲述的那样面目狰狞!
到日本的第6年,可越在东京大学攻读硕士课程期间创办了现在的“东京视点”。这是一个人人可以拿起家用摄像机作导演的志愿者组织,大家把在日本拍到的DV短片经过编辑后在网上发布。为什么要创办这个组织呢?“一提起日本,人们马上想到的是一个国家,而东京是个国际化的、表情丰富的大都市。我想选取百姓的角度,讲述东京百姓自己的故事!笨稍剿。
2005年中国发生抗议活动过后,日本电视台反复播放了队伍中有人扔石块的镜头!捌涫嫡庵皇歉霰鹣窒,但是日本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把这个镜头反复地播,让日本观众感觉好像全中国的人都在扔石头,谁踏入这片土地都要被打一样。其实不是那样的!笨稍阶蛔×!拔乙龅闶裁!”
拎起家用小DV,可越跑出了门。她采访了很多在日本的中国人,希望通过镜头把这些在日华人的声音传递给日本民众。她还组织了一场由中国人、日本人共同参加的市民交流会,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坐下来谈谈各自的想法。
但是,“坐在一起谈也不见得能达到相互理解!笨稍矫簧萃货矶,“这里还存在一个无知的问题,比如还有极少一部分日本人本身就觉得根本没有南京大屠杀事件,无知比偏见更可怕!
亲历“中国食品安全”事件
在日本这些年,每当中日之间出现波折时,可越就感觉自己很为难!坝绕渥魑桓鲈谌毡镜闹泄!钡窃谡庵质焙,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耙残碛行┦率侵挥心悴拍茏龅。那时就该义不容辞地去做!
几天前,朝日新闻社邀请可越去参加有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座谈会?稍皆谡庵白隽舜罅康墓!拔已芯苛巳毡镜南喙乇ǖ,感觉有些媒体在某种程度上炒作这个事件,煽动了日本国内的‘厌中’情绪。日本百姓看了这些报道后,会觉得中国食品都不安全!
在座谈会上,可越告诉与会的日本人:“中国的食品安全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改变对中国整体的看法!比毡久教寤故背E乐泄桓涸鹑,污染了日本的环境!暗揖秃腿毡救私,中国下沙尘暴到你们这里就是一点点灰尘,而中国人比你们更着急!笨稍较M毡居Ω枚嗪椭泄窒碇卫砘肪车募际鹾途。
现在只要日本媒体一报道中国负面的消息,可越就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压力!拔蚁朐勖侵泄艘煤谜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出席温家宝访日宴会
在前一段中日关系处于冰冻期时,可越坦言,的确是度过了一段相当艰苦的日子。随着安倍前首相访华和温家宝总理访日,媒体评价中日关系进入了“融冰期”。
可越在今年4月参加了温家宝总理的欢迎晚宴。当听到温总理的演讲时,她禁不住热泪盈眶。但是,可越也很明白,中日关系还远未到“政热经热”的阶段!捌涫盗焦浠勾嬖诤芏辔侍,不能说高层关系好了,这些问题也就顺势解决了。双方都不能太感情用事,越是关系好转,越要冷静客观!
促成中日政府首次电影节
可越的姥爷在日本做了23年的常驻记者,但最后还是留下了“日本人对曾犯过的罪行从没有考虑过认真反省和道歉,他们对侵略战争行为一天不反省,我们就无法在日本这片土地上安然地生活下去”这句话,离开了日本。
今天,历史认识问题依然未得到解决。但可越没有像姥爷一样选择离开,而是将“东京视点”延伸,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传媒公司。
在中日邦交正;35周年之际,她还作为协调人促成了中日政府首次电影节。为什么选择了坚持?可越解释道:“现在这个时代和姥爷那个时代有很大差别。中日间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直面的时候,我们比过去有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来了解事实,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选择什么态度来对待历史!
可越在用自己的努力,为中日搭建一个新的交流平台。(记者一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