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美国软实力下滑的根本原因出在自身,而并非如某些美国学者所说是因为中国软实力的上升
“中国威胁论”又变调了!这一次不再着眼于中国的硬实力增长,而是炒作“中国软实力崛起导致传统大国软实力下降”;不再是简单直述,而是以明褒暗贬的方式提出问题。
领军这轮造势运动的就是美国学者乔舒亚·柯兰奇克。在最近出版的《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一书中,他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软实力如何在亚洲及整个世界崛起。
西方宣扬中国软实力“冲击波”
柯兰奇克有丰富的亚洲经历,从自己的亲身体会出发,他认为,“就在十几年前,中国老一代的外交人员处事极为谨慎,甚至不愿多和媒体打交道。但是,新一代的中国外交官们逐渐学会了在媒体面前谈笑自如,态度更开放,在公众中形象更友善!
柯兰奇克在书中指出,十几年前,很多亚洲国家还十分担心中国的威胁,尤其是怕中国的经济发展会伤害到自己的经济竞争力。然而,中国通过一系列的经贸政策给这些国家吃了“定心丸”。这是中国外交成熟的表现。除了畅通的经贸往来,中国同样注重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和东南亚国家交流。中国成功地唤起了东南亚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
基于以上情况,柯兰奇克抛出一个观点:“中国是继苏联之后最可能严重挑战美国控制世界能力的国家。”
将硬实力法则生搬硬套
柯兰奇克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明显改变了她在亚洲乃至世界其它地区的形象,使她在国际舞台上变得更积极活跃,而富有建设性,甚至于很多国家现在更喜欢中国,而非美国了!笨吕计婵税延彩盗Ψㄔ——势力均衡,也运用到软实力分析当中。他提出由于美国目前深陷伊拉克战争,中国可能会加大步伐,在东南亚推动其软实力。他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与其全球战略布局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整体战略思路就是要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友谊。相反,美国目前的外交重点仍然放在中东!9·11”事件之后,伊拉克战争和全球反恐战让美国在地球村的“人缘”大打折扣。
柯兰奇克的观点代表了西方语境下对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种惯性思维,即把对硬实力此消彼长的认识也生搬硬套到对软实力的分析中。
那么,到底是不是因为有了中国的“升”才有了美国的“降”呢?
其实,美国体制和价值观在多元、非线性进化的全球化时代,日益不合时宜,反美现象成为全球现象,有其必然因素;而中国软实力崛起是一个崭新时代带来的表征,也并非偶然,或者说是捡了美国软实力减弱的便宜。
这一点,是柯兰奇克无论如何不可能认识到、或不愿意承认的。
西方眼光舍本逐末
柯兰奇克的这种看法究其目的在于,夸大中国软实力来警告美国。
柯兰奇克向美国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美国能够更加积极地接触亚洲,在某些方面向中国学习,试着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笆率凳,虽然美国目前将中东作为外交重点,但那里只是美国的安全战略要冲。如果说到美国的经贸利益,亚洲才应该是美国首要重视的地区!闭馑得鳎吕计婵舜筇钢泄硎盗︶绕鹇,其实是借中喻美——借助评说中国软实力的上升,呼吁美国引起警惕,改善美国形象,纠正美国外交方向。这也是为什么柯兰奇克不愿跳出“此消彼长”思维桎梏的原因。
在柯兰奇克等美国人内心中,美国的软实力只是暂时受到挫折,并非本质出了问题。相反,在他们看来,美国基于自由与繁荣双重目标的价值观,仍然对世界各地的人民有巨大吸引力。而“中国并不能提供普通民众如何建立自由和基于权利的政治与经济体制的系统的、有吸引力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对世界许多地方的人们仍然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软实力的核心——价值观,美国仍然具有当仁不让的优势;谎灾谒强蠢,美国的软实力下降只是布什政府的外交失误,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的错误。对未来软实力的此消彼长,柯兰奇克其实仍看好美国,看衰中国。
中国软实力核心价值独具优越性
清楚了美国人的用心,我们更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我们应该学会和习惯从中国语境看待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并非偶然,反映了三方面的必然趋势:一、这是中国整体崛起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和平发展,并非什么美国式的二分法——硬、软实力之类的所能概括,而是自在、自然发展的结果。中国的崛起也是13亿中国人参与全球化的产物和中国提高13亿中国人人权的必然要求,并非以与他者竞争为目标。
二、中国软实力崛起的确是发生在西方衰落和保守化过程中,所以美国人才会以怀疑和威胁的眼光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然而,中国崛起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整体崛起的必然;认识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也必须超越中国自身,超越中美对比的狭隘,看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力量对比的大趋势。
三、中国软实力崛起也是中国吸取美国教训,主观重视、客观能力提高的结果。反美现象的确促使了中国外交官素质的提高和主观意识的觉醒,敦促中国从为别人表达,到自己表达自己的阶段实现飞跃。
如果说中国软实力的内在核心价值体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优越性,那么其关键就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比如,中国提出并认真实践的和谐社会、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等理念之所以引发国际共鸣,关键是许多国家为西方式(美国化)全球化所累,甚至为西方的民主、自由观所误导。中国模式的成功,也表明另一个(非西方)世界是可能的。这极大鼓舞了各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推动一个多元世界的诞生。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等中国国际政治文明观,也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说出了时代的心声。
当然,我们对任何抬举、贬抑中国的言论仍然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引以为戒,既不要为糖衣炮弹所迷惑,也不要为明褒实贬所气馁。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知道我们的局限性和落后一面,跳出西方思维范式和中美比较的误区,从时代发展大势把握中国全面、可持续崛起的机遇,走自己的路,主动表达自己、善于表达自己。(作者: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义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