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2000年,占据黎巴嫩南部地区达22年之久的以色列撤军了,联合国划定了121公里“蓝线”,曲曲折折地横穿黎以两国之间。沿着“蓝线”,多个国家的维和部队安营扎寨,艰难地维系起黎以边界这个中东火药桶的和平。2006年春,来自成都军区的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工兵营进驻这里,被联黎部队称为“中国营”。从此,中国营的传奇与赞语就在地中海之滨传开……
2007年5月23日,黎以边境。
“你们看,这就是‘蓝线’!”
顺着联合国女翻译莱雅所指的方向看去,同在蓝天白云之下,一道蜿蜒的铁丝网隔开的却是两种景象:一边是以色列境内绿油油的果木林和白墙红瓦的漂亮房屋,一边则是黎巴嫩境内村庄里随处可见的楼房废墟,半人高的荒草中不时闪现出一面带有骷髅标志的红色警示牌:“地雷,危险!”
“和平,对我们黎巴嫩人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莱雅家的房子在去年夏天的黎以战争中也被炸毁了,这位黎巴嫩姑娘禁不住酸楚地叹息。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这位姑娘。这里的确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方。两天前抵达黎巴嫩采访,我们穿着防弹衣,坐着装甲车,在贝鲁特机场到中国营110公里的公路上跑了将近4个小时,途中6次因桥涵被炸毁后尚未修复而被迫改道。一路颠簸,我们也一路为黎巴嫩这个风光秀丽却伤痕累累的国家伤怀。
和平,和平!这是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很容易忽视的字眼,又是世界上多少动荡不安国家人们的呼唤。
肩负维和使命在黎巴嫩执行扫雷排爆工程维护任务的中国营官兵,却在2006年7月12日与战争不期而遇。
通过电台获得黎以在边界交火的消息后,中国营营长罗富强意识到战火极有可能扩大,迅速命令中国营官兵立即撤入掩体,同时果断下令——确保五星红旗在营区内始终高高飘扬,夜晚要用强光灯照亮营区内的国徽和UN标志,时刻提醒交战双方:这是中国营,这是中国维和部队。
战争是残酷的。罗富强的命令下达不过3分钟,炮火就打了过来,而且一打就是34天!中国营营区成了一座“孤岛”,周边2500米范围内前前后后落下航弹、炮弹13500余枚,还不时有横飞的弹片射入营区。北京时间7月26日,杜照宇等4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遇袭牺牲。8月6日,一枚火箭弹击中中国营营区,3名值班官兵负伤。但是,中国营官兵始终心系祖国,祖国母亲也始终牵挂着他们。胡锦涛主席在黎以交战最激烈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确保我维和部队的安全。当祖国的声音通过电视信号传到掩体内,罗富强激动地喊道:“同志们,胡主席时时刻刻惦念着我们!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不辱使命,经受住考验!”话音刚落,激昂的《中国维和兵之歌》在掩体里响起:“维和到中东,共唱兵之歌。这里有妈妈,这里有祖国!……”
黎以开战没几天,中国营附近一座桥梁被炸毁,留下一个直径20多米、深7米的巨型弹坑。上万黎巴嫩老百姓的逃生之路被堵住了,联黎部队的补给线也被切断了。
出不出动部队,对中国营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时的联黎部队中,只有中国营具备野战开辟、修复通路的能力,联黎司令部通报的其他营区补给告急的情况,揪紧了中国维和官兵的心。
心系黎巴嫩百姓和维和友军的安危,中国营主动请缨修复这条“生命线”。副营长陈勇带领车队刚驶出营区就遇到了炮火,炸点最近的炮弹距车队不到200米。一车车砂石填入了弹坑,一颗颗炮弹、炸弹也在官兵们身边300米到1000米内不停爆炸。道路才修好了一半,早就等候在旁边的数百辆黎难民车辆迫不及待地鱼贯而行。虽然求生心切,他们还是鸣笛挥手,向冒着炮火奋战了6个小时的中国军人致谢。
激烈的战火中,中国营冒着危险出动20余次,抢修和开辟道路160余公里,排除未爆炸弹287枚,成为联黎部队“生命线”的守护神。当中国营官兵一路破障排爆,护送补给物资来到断粮断水多日的印度营某哨所时,印军官兵兴奋地跑出掩体,抱着中国营战士用半生不熟的汉语欢呼:“中国!中国!”
黎以战火终于平息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的行为赢得了各国军人的尊敬,并得到了安南和潘基文两任联合国秘书长“表现非常出色”的高度评价。安南在视察联黎部队时,还专门邀请受伤维和官兵共进午餐。他动情地说,在这次;校泄游刺岢觥叭梦颐抢肟饫铩,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分量越来越重!联黎部队司令皮雷格里尼将军为中国营官兵授勋时也感慨地说:“中国营,好样的!这枚象征和平与光荣的勋章,你们当之无愧!”
身佩维和勋章的中国军人,又面临着另一场严峻的考验。战争留下的地雷和未爆弹依旧狰狞,成为和平安宁的最大杀手。
排雷连连长陈代荣走进辛尼亚村,看到散落一地像是土豆一样的未爆集束炸弹,吓了一大跳。趴在地上琢磨了半个多小时后,他用手慢慢拿起来一枚未爆弹——没炸!陈代荣长出一口气,抹抹额头的汗珠,把排除未爆弹的技巧传授给其他官兵。头一天,大家就排除了数百枚未爆弹。
最难排除的未爆弹,是在热卜肯村发现的那枚2000磅航弹。用挖掘机挖了7米深,仍然没有发现这枚把地面钻了一个圆窟窿的大炸弹。陈代荣犹豫起来,这枚航弹不知钻进地下多深,也不知现在状况如何,万一突然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但他转念一想,要是不完全排除,村民就会日夜不得安宁。他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想办法挖出这枚炸弹!”一连三天,官兵们挖掘近20米深,终于让这个大家伙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在确认没有危险后,陈代荣指挥大家用吊车将航弹吊起,运到2公里外的山谷销毁。一位名叫摩苏娅的七旬老太太流着热泪,挨个拥抱了年轻的中国军人:“你们真是处处为我们着想!”
扫雷排爆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难道我们的官兵就不害怕吗?排雷连班长刘庆忠说:“谁想缺胳膊少腿啊?可我们不去拼一下,当地老百姓的日子还怎么过?!维和就不怕牺牲,中国军人的光荣就在这里吧!”
在异国他乡,中国营官兵将我军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像爱护自己的家乡一样爱护黎巴嫩的山山水水。他们在两个村庄开辟医疗点,医治伤病员千余人,还有近1个月时间每人每天省下一碗饭、两杯水,向驻地村民捐赠4.5吨食物和6600余升饮用水。随着中国排雷兵的脚步,150.8万平方米疑似雷场和未爆炸物散落区完成搜排,7000多枚各种地雷和未爆弹被排除,雷场变成了良田,荒地变成了牧场。
黎巴嫩人民怎会不喜欢“蓝线”中国营!
今年5月29日,我们随官兵到热卜肯村附近排爆。飞速驶过的一辆中巴车中突然扔出一团白色物体,打在了罗富强营长身上,耳边随即传来一片“你好”、“你好”的汉语问候声。罗富强微笑着向我们慢慢摊开右手——掌心里是一朵含苞欲放的栀子花……
补记:5月底,黎巴嫩局势再度紧张,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对“蓝线”中国营的采访,奉命回国。莱雅在和我们道别时,面带真诚和向往地说:“这么出色的中国军人,让我看到了和平中国的伟大和可爱!
6月24日,西班牙维和部队装甲车遭到汽车炸弹袭击。在持续不断的红色警戒状态中,中国营官兵依旧沿着曲曲折折的“蓝线”,默默地承受着危险。中国营保障连战士陈健彪在写给女朋友的信中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生来就具有‘使命感’,但作为军人,作为一名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使者,我注定不能过一种‘快乐的消费者’的生活,而且也注定不能是一个战火的观望者——我来到战场上,就是为了;と嗣衩馐苷交鸬孽艴铩!
这是许许多多感人书信中的一封,我们由此走进了维和官兵的内心世界,体味到什么叫“伟大”,什么叫“神圣”。
敬礼,“蓝线”中国营!
短评
忠于祖国不辱使命
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先进事迹,那就是忠于祖国,不辱使命。
祖国在中国营官兵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字眼。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中国营官兵一腔热血矢志不渝,不因艰难困苦而却步,不因死亡威胁而动摇,坚持用听党指挥、忠于职守的实际行动,书写军人对祖国的耿耿忠诚,展示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中国营的实践再一次印证一个真理:谁心中装着祖国,谁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卓越。
使命在中国营官兵心中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使命在前,他们血脉贲张;任务在肩,他们万死不辞。在血与火的维和前线,为了让人民远离雷患的阴霾,让和平的阳光尽早播洒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中国营官兵忠实履行我军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使命和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受累不怕累,吃苦不言苦,遇险不惧险”,排地雷、除航弹、修道路、建设施、救病人,圆满完成了各项维和任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使命意味着光荣,也意味着责任。履行使命需要忠于祖国的信念支撑,忠于祖国需要履行使命的行动检验,二者统一于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实践之中。全军战友都应该向中国营官兵学习,将爱国之情变成报国之志,将报国之志变成履职之行,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铸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李东航 姜兴华 陶克 特约记者 秦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