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七日电 题:均衡权责 驾驭经济
中新社记者 赵建华
二十七日,遵惯例,中国审计署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提交了二00六年中央预算的审计报告。
跟往常一样,发改委等掌握中国经济大权者,均再次“榜上有名”。随意性、缺乏约束力,依旧是他们酿成错误的重因。
为防范腐败、制约私利,中国在制度设计上,近年来颇费心思。违规之路,逐渐被堵塞。
仅仅“财政收支两条线”一项,就断送了好多人的“财路”。各政府部门的所有收入,必须全部上缴国库。自己花钱时,再写预算报告,从国库申请。
所有中央部门,都已开始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项目支出申报规模,被严格控制,绩效考核也在推行中。如此,原先一些出于私利需要的滥收乱支,大受限制。
这已经让一些部门感到了压力。为摆脱“紧箍咒”,他们不惜借用“瞒天过!敝。虚报开支、挤占挪用、违规收费,都是这一战术的“杰作”。
这些“杰作”,今天已被审计署一一曝光;繁W芫、烟草局、民航总局、海关总署、卫生部,都因此而被点名。
其中,既有谋求自身私利者,亦有无奈而为之者。审计署称,许多单位离开所属部门的资金、支持和权力影响很难生存。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所属单位成为消化部门分流人员的重要途径。
处于转型时代的中国经济,日新月异。原有制度,时常落后于现实。
为节省审批时间,提高经济效率,一些经济权力部门常有“善意”违规。一言九鼎、先斩后奏,时有发生。
作为规划部门的发改委,手中握有分配中央投资的大权。审计署此次表示,在一些政府重大建设项目上,未经审批,发改委将投资比原先的计划上调了两三成。
这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难杜绝腐败,消除投资风险。但如果管得过死,又易导致“不作为”,降低经济效率。
就这样,公心跟私利相糅合,一些违规行为“屡审屡犯”!奥欧浮钡慕峁褪恰奥派蟆。
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一些经济权力缺乏监督、透明,有的甚至是在滥用。这一过程中,不断有人因此而受到惩罚。当然,与此同时,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得以完善,“违规”规?技跣。
较往年的审计报告,财政资金划拨进程已经加快,管理水平逐渐提高,使用效率也有所改观。
激励与惩罚、公平与效率、权力与责任,需要做到巧妙均衡、游刃有余。唯此,方可驾驭中国经济,方可“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