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7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用繁体字给香港小学生回信,鼓励他们立志成才。美国侨报就此发表评论说,这显示了总理的细心和认真,尊重了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差异,也令人看到了中国大陆的自信和包容。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总理温家宝近日给香港新界方树泉小学生们回信说,你们正在学校学知识,包括学做人、学思维、学本领。这个时期对于你们一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拔蚁嘈胖兜牧α磕芄桓谋涿,也能够带来幸!、“香港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香港媒体报道说,总理虽然日理万机,但仍亲笔给远在香港的同学们回信,这是香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媒体并特别注意到了一个不易发现的细节:“因为担心香港的小朋友们看不清回信,温总理特别用繁体正楷,一笔一划写得很清楚”。
温家宝向以亲民谦和、勤政爱国而受香港市民爱戴,此次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写亲笔信给香港小学生,确如当地名流所言“是对香港青少年的深刻教育和鼓励”。而这种鼓励又尊重了香港与内地的文化差异、繁体字也显示了总理的细心和认真。
应当说,中国大陆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不断推行简体字,虽饱受港澳台一些知识分子的批评(指其糟蹋传统文化、破坏中国文字美感等),但实际上有积极正面的意义,例如大大提高了国民的识字率、对减少文盲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岸四地民众的交流交往日益加深,简体字和繁体字混合使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海外华侨社会的中文学校也纷纷开设简体字课程,虽然大陆规定必须使用简体字但繁体字的使用率在民间也有悄悄抬升的势头。
作为民族国家文化的标志,繁体字和简体字之争曾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内核的分解,也曾因语言文字上的“一国两字”而被联想到政治结构上的“一国两制”。
不过,温家宝给香港学生回信仍然采用了繁体字,并非号召国民重新使用繁体字。虽然总理完全可以用简体字回信给香港学生,但这种对两地文化教育差异的尊重,对知识界、教育界还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
文化和习俗的宽容,或许也可以带来海峡两岸民众的心走向融合——当台湾岛内某些人在努力清除中国成语、中国地名之时(被媒体统称为“去中国化”),温家宝写下的繁体字也令人看到了中国大陆的自信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