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 题:杜宜瑾学者风范议国事
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
七十一岁的杜宜瑾先生一派翩翩学者风度,步入政界多年,现在的身份是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此前,他还担任过安徽省副省长、大学校长。担任多重角色的经历,让他在参政议政时有了多个侧面。
致公党是由归侨、侨眷、有海外关系的人士组成。此次参加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杜宜瑾带来的议案,是关于如何在华人华侨中传承、传播中华的传统文化。
海外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渐渐疏离于中华文化,对此,杜宜瑾深感忧虑。他提出多层次传播传统文化,在学界传播四书五经,在民间传播世俗文化,“中餐馆、唐人街、中国城,比孔子学院传播面更广!倍乓髓ㄒ橛泄夭棵旁谏杓、资料提供等方面帮助海外华人。
作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杜宜瑾和其他委员每年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预算报告等,每个季度听取发改委、商务部、央行等关于宏观经济状况的汇报,政府一些政策的出台也要经过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的监督绝不走过场。
对于正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上审议的物权法草案,杜宜瑾表示,物权法涉及到国家、集体、家庭和个人,有些争议实属正常。至于正被热烈讨论的燃油税,杜宜瑾说,一九九八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公路法修正案草案,将养路费改为燃油税,至今实行不起来,值得反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治理“三河三湖”,杜宜瑾至少了解“一河一湖”;春又卫砑甘,常在安徽泄洪。杜宜瑾当安徽省副省长时,看到洪灾期间百姓和家畜一起住在棚子里,喝的是有小虫子要加漂白剂的水,日子一过几个月!鞍不杖嗣裎掠蔚厍鞒隽颂蟮墓毕!倍乓髓。
进入全国人大后,杜宜瑾仍然关心淮河的污染问题,“造纸厂、皮革厂等点源污染相对容易治理,化肥污染、生活废水等面源污染很难治理!倍乓髓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给停止排污、退耕还林的人以生计。
杜宜瑾于一九五八年从北师大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后到安徽教书,有十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外刊物,学生中有的现在还保持联系。从一九八三年起,连续十五年担任大学校长,即使当副省长期间也兼着大学校长。
他的学者心态影响到其对待媒体的态度。杜宜瑾说:“写文章有些包装可以理解,演戏还需要化妆呢!但未必就该有闻必录!
这么多的角色转变是否容易?杜宜瑾笑着说,不断学习啊。从大学校长到副省长时,为了解情况,杜宜瑾跑遍全省五十多个县,有的一年去几次。杜宜瑾的角色转变,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