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六日电 题:李外长妙答记者 老大使心领神会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今天下午三点,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记者招待会向全球直播。政协委员中的老大使们一起通过电视,同李部长与媒体“面对面”了。谈笑间,当年那些外交官的日子仿佛历历在目。
当台湾记者抛出涉及部长退休后的问题时,李肇星笑了,老大使们更笑开了花。王昌义大使说:“李部长肯定‘退而不休’!薄巴硕恍荨币彩钦庑├贤饨还倜堑恼媸敌凑。
看到提问的记者磕磕巴巴时,老大使立刻有反应:“太紧张啦”。听到“您一年有多少时间在国外包括在飞机上”等有意思的问题时,老大使们呵呵一笑。当李部长回答时,老大使们听得聚精会神,有的还在纸上做记录。刹那间,这些老大使们仿佛又驰骋在外交第一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烂’在印度语里就是荷花,象征着知识;‘陀’就是相当于‘给’,是给人知识的地方!崩钫匦且莸。老大使说,这是知识渊博使然,外交官只有广泛吸纳各种知识,才能思路清晰、临危不乱。
“我发现瑞典天空的星星那么‘拥挤’,好像天空都难以承担它们的重量了,我就特别羡慕”;“中国河南出生的和尚玄奘,在没有得到当时政府资助的情况下,离开长安,历尽千辛万苦,最后靠个人努力到了那烂陀,而且在那烂陀当留学生,又当外教,一共当了十二年!
李肇星说得一本正经,老大使们笑声阵阵。熟悉李肇星的大使说,李部长的风格就是幽默风趣、内容丰富、不回避尖锐问题!凹热眉钦吒芯跏艿街厥,又讲清楚了基本内容!
开放的中国已经基本听不到“无可奉告”一类的外交辞令,外交官们用得越来越多的词语是“分享”、“欢迎”,越来越多风格鲜明的外交官为老百姓所熟悉:从南斯拉夫走来的潘占林,致力中法友好交流的吴建民,从俄罗斯到澳大利亚的武韬……
作为一同在外交界并肩多年的同事,潘占林和李肇星共同分享着快乐。李送潘诗集《青春中国》,潘送李《战火中的外交官》。也许潘占林的话最能代表老大使们的心声:“外交官也要善于学习,包括向记者学习。通过记者会可以看出记者们关注哪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世界舆论关注哪些问题,了解这些有利于今后的工作!
这些退下来的老大使,现在依然活跃于民间外交的大舞台,也活跃在参政议政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