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六日电 题:发展教育与促进就业需双管齐下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来自陕西农村的大学生王金龙在毕业半年之后将母校成都一所大学告上了法庭,要求学校公示学费项目,履行告知义务。在校时王金龙每年学费高于他全家一年收入的总和。
由于毕业时仍拖欠学校费用三万多元,王金龙被学!盎悍ⅰ绷吮弦抵。拿不到文凭这块就业“敲门砖”,王金龙半年多来一直在求职路上“流浪”。有媒体统计,仅西南某省,因贫困而无法拿到毕业证的大学毕业生就在“万人以上”。
教育问题历来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各级学校的高收费乱收费、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应试教育的弊端、教育家精神的缺失等一向为代表委员们所诟病。而在“王金龙”们的身上,另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开始凸现出来:在教育收费总体攀高的今天,最直接的教育回报——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各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发加大,一种“跷跷板”效应隐约在教育支出与回报之间显现。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大学学费在过去十八年间增长了约二十五倍,涨幅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十倍。子女教育费用已超过了养老和住房,在中国居民总消费中排在了第一位。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却在持续走低,二00三年至二00五年,中国离校时未就业的毕业生从七十五万人升至了一百二十万人。
二00七年,中国将有四百九十五万名大学生毕业,较去年又增加了八十二万人。二月中旬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二00七届大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大。其中近三成的受访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非常困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二00七年《社会蓝皮书》中,“就业失业”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居民眼中“第二严重”的社会问题,紧随“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教育支出与回报之间的“失衡”已经引起中央政府的关注。去年以来,已经有多个省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孩子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全面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体现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二月十七日农历除夕,温家宝总理在辽宁省清原县的农家炕头上对当地老乡说,中央政府今年打算为农民做三件事,第一就是对全国农村孩子全部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
在加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同时,促进就业、让更多的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也在纳入法制的轨道。在温家宝主持的二00七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业促进法草案》被讨论并原则通过。二月二十六日,该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被首次审议。
可以预见,在“关怀民众”已成强音的“两会”上,教育支出与回报的失衡问题仍将引来代表委员们关切的目光。如何继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减少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因孩子考上大学而出现的“返贫”现象,保障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改进教育结构推动就业,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相信“两会”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