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
我国要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必须靠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靠人民生活富裕幸福,还要靠国民素质、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近些年来,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持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显示出改革开放、团结进取、平等友好、坦诚负责的国家形象。国际上对我们客观、理性、友善的评价越来越多,欢迎中国的发展、主张加强对华合作的声音越来越大,这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要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现在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人类文明随着多种民族的相互交往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或文明的多样性,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长期存在。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这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正是这种多样文化的并存、交汇和融合,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不应该互相歧视、敌视、排斥,而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形成和谐多彩的人类文化。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走自己的路。我们从来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民主政治不是相背离的,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成民主和法治国家。我们要立足国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规律。当前,我们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反对腐败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增进社会和谐为重点,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做,就能使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要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这就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尤其要注重诚实守信教育,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在国际交往中树立讲信用、重承诺、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形象。这就要加强对公民在涉外场合的文明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在境外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和民俗习惯,注意公众场合的言谈举止,当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形象的展示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我们要加强涉外管理,打击偷渡、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对外人员交往的良好秩序。
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沟通各国人民心灵的桥梁,也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例如:“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尊师重教”的教育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伦理思想,等等。我们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包括巡演巡展、汉语教学、学术交流和互办文化年等,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要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图书、影视等文化产品的出口,推动中国文化产品特别是文化精品走向世界。
要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外界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也不回避我国存在的问题。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对外宣传和交往方式,尽量使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增强宣传的有效性,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营造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