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标志中国彻底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全面发展”
中新网2月19日电 在邓小平逝世10周年之际,《解放日报》今天刊载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的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及其继承者,正是将“发展”作为其理论和思想的主题与核心,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成功地破解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世纪难题。
方松华执笔的这篇文章说,当共和国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摆脱出来以后,“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百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世纪难题,又一次展现在国人面前。邓小平以政治家的眼光和哲人的睿智,敏锐地意识到“发展”这个中国在20世纪末期面临的世纪性机遇。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坝Φ卑逊⒄刮侍馓岬饺死喾⒄沟母叨壤慈鲜,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文章说,邓小平的全球视野,首先是着眼于解决当下的中国问题。他多次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由此,邓小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机遇以及全面发展等思想 。文章指出,这些关于当代中国发展之道的精辟论断,为中国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引领着中国经济20余年惊人的高速增长,而亿万民众所焕发出来的创造伟力、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变迁,都印证了邓小平的名言:“发展是硬道理!
文章进而指出,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未来之路将从此一帆风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中国在经济起飞的同时,面临的是全球化的挑战,各阶层利益与价值的分化,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日益不平衡,以及社会资源与财富分配的矛盾、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冲突等世纪难题。
邓小平逝世以后,正是在中国发展步入极为关键的历史性时刻,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都着力于继承邓小平关于发展的思想,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则进一步提出了统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作为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精神,作为党在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它既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吸取了当代世界的先进文化与历史经验;它既着力回应了当代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又清晰地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